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科技出海”,拼的是硬实力!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2025年02月19日16:04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在位于中东地区的阿布扎比附近浅海海域,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新海鲨”轮,正忙着施工开展人工岛吹填作业。

在有着“千岛之国”之称的克罗地亚西部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台台白色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群山之巅,这是迄今克罗地亚最大的风电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最大清洁能源项目。

克罗地亚风电项目。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供图

近年来,“科技出海”成为热词。这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对此,上海提出要以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和用好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攻关、创新产品目录、投补联动、校企联合创新等机制,全面激活创新技术“出海”,推动离岸创新,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领海权益和建设远海岛礁、近海人工岛、临港基地、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大国重器,其设计制造长期被国外垄断,自主研制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迫在眉睫。

“新海鲨”轮。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供图

“‘新海鲨’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总装机功率、最大绞刀功率、最大挖深等性能指标均超亚洲现役绞吸式挖泥船。”采访中,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顾勇介绍,“新海鲨”轮首战出海中东地区,开展阿布扎比人工岛吹填项目,与世界同系列先进船舶实现同台竞技,标志着中国疏浚技术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内部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面对‘不出海,就出局’的现状,中国风电的国际化之路关键要提升能力。”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副总裁刘向楠表示,作为上海电气新能源板块的“排头兵”,上海电气风电以高端装备制造为基础,积极拓展风电装备在不同国别和场景的应用。

“在克罗地亚的156MW项目是当前巴尔干地区运行的最大陆上风电项目,在韩国市场创新商业模式,获得海上风电项目订单,在越南、印尼等市场取得风电项目的突破。”刘向楠举例介绍道。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上海电气风电在2024年海外项目中标量超1GW,涉及欧亚多个国家。

“走向海外市场,需要有国际化思维模式,因地制宜布局,需要足够了解各国的文化,要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场址、不同国别,开发出有竞争力、有针对性的产品。”刘向楠说。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