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城市特色商业街区,更好激发消费潜能

打造城市特色商业街区 更好激发消费潜能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上海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要求推动全市消费提质增量,强调顺应消费市场新趋势,聚焦新业态、新场景、新热点,不断丰富商品品类和消费供给,更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满足市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新业态新模式
展现生机与活力
消费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城市特色商业街区作为新型消费集聚地与重要载体,基于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的新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日益吸引青年集聚消费。
调研显示,城市特色商业街区的消费者多为全日制学生、城市白领、留学归来的青年,散落着“80后”“90后”与“00后”群体。他们具有较好的家境、正在接受或已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为回头客,消费频率为每周1至2次或大于2次。在受访人群中,超一半的消费者在街区逗留的时间为1至2小时。
在上海,城市特色商业街区中的青年群体“消费画像”正由“剁手族”向“品质族”迈进。其中,人均消费金额在500元之内的最多,占比68.16%;接着为人均500元至1000元,占比25.87%。相对高支出的更倾向于工作应酬、商务洽谈,相对低支出的则以与朋友休闲聊天为主。
作为上海的一个典型特色商业街区,“巨富长”时尚品牌、先锋艺术、特色餐饮、街头小店林立,是公认的潮流风向标、文艺弄潮地。近年来,这一特色街区在彰显发展潜力的同时,不断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展现生机与活力,逐渐成为青年集聚消费的“打卡胜地”。
一方面,拥抱“互联网+”。
当代青年不少成长于衣食无忧的环境,接受较为良好的教育。在积极拥抱网络技术的同时,他们更加追求一个属于群体自身、具有独特魅力和活力的消费场所。
“巨富长”的一些店铺,通过小红书、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种草”,收集并回应消费者反馈。由此,消费者得以更直接、方便地发表消费感受和期待,进而“被种草”“拔草”以及“打卡分享”,持续引爆消费热情。
另一方面,赋能本土品牌。
在“巨富长”,时尚消费类零售店铺中有80%以上是本土品牌。这些品牌根植于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前沿设计理念和“互联网+”的营销手段深入对接新需求,尤其是通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理解和创新表达,催生新的本土品牌消费增长热潮。
在巨鹿路上,一家年轻的时装品牌将店铺采光最好的前半区用于营造适合拍照打卡的场景,就是颇为大胆的、大方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这家本土品牌与生俱来就带有布局全球的思路与信心:服装设计在伦敦,面料取自日本,视觉设计在中国湖南,工程师在中国北京……这样的多元化经营理论,既有助于增加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文化认同,又能够确保产品品质与消费者体验。
通过多业态融合
提升商业外溢效应
从全国范围看,城市特色商业街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色和趋势:
一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与服务。从消费内容看,受访者除了倾向在街区餐厅、咖啡馆、酒吧消费之外,还喜欢去定制化服务的店铺,如潮牌服装集合店、独立设计师店、买手店。上海、杭州的一些街区就充分利用自身消费业态和文化氛围优势,支持鼓励“定制化”的文化创意店铺进驻,独立买手店、品牌买手店等定制化消费逐渐成为消费新增量。
二是“月色经济”让多元文化更聚集。“月色经济”的文化性、参与性、休闲性和聚集性等特征,彰显城市特色商业街区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青年集聚于此。在广州,一些街区在元宵节期间推出的潮玩市集、夜游项目等,有力带动了当地的夜游市场。
三是场景消费成为新消费方式。比如,为眼光独到的小众群体提供场景空间,服务体验需求,融合穿搭、探店打卡等元素,进而提升城市漫步经济的附加值。通过较强的代入感与“沉浸式社交”,进一步重构消费理念、引领潮流趋势。
对城市特色商业街区而言,“变”是永恒的主题。新形势下,有必要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促进消费提质惠民。
比如,利用地理优势、集群效应,提升街区商业外溢效应。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大多地处黄金地段,是人口、交通、居住、商店网点的重要密集区,周边楼宇经济发展较快。不妨以网红小店、特色小店等为竞争优势,与知名商圈形成消费功能互补的协同格局,并大力发展“后街经济”,紧密承接消费外溢,不断提升对各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
又如,完善新型消费配套,推动多元业态相融合。通过多业态融合,保留浓郁人文历史底蕴,展现独特文化味和生活味,并运用生活美学理念,引入时尚化、艺术感的特色场景和业态,形成“传统与时尚混搭,新旧业态并存”的独特氛围。
以四川成都玉林路街区改造为例,焕然一新的玉林东路已成为潮流与烟火相交融的城市名片。其基础工程有二:
一是打造步行友好街区。比如,打破“汽车优先”的传统规划理念,将9米宽的车行道调整为6.5米,拓宽慢行通道,并采用人行、非机动车、机动车共板一体化设计;街道上增加非机动车道,活化街区转角、口袋公园、游憩角等,释放更多公共休憩空间,提升商业片区活力。
二是打造“一店一策”的产业迭代街区。从建筑、交通、景观、业态、夜景等方面全面提升街区整体环境品质,在尊重社区居民意愿的前提下,聚焦近人尺度下的建筑品质打造,使每个商铺都具有个性和魅力。
(作者钱婷婷、华莉莉 分别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教授、上海市团校副校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