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东方七日谈|哪有“逆天改命”,只有步步堆垒执着向上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姜泓冰
2025年02月18日16: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几天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新启用了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中心——一幢矗立在医院中心花园与绿树之后的22层高楼,病房和诊疗环境有许多尊重患者隐私、满足患者需求的设计细节,比如房门和过道宽敞,灯光与环境色调温暖柔和,并配有色彩明丽、品位不俗的艺术作品等。但更重要的是,大楼布局充分考虑患者就医流程,致力提供“一站式” 诊疗服务和多学科联合诊疗,将消化内镜、胃肠外科、胰腺疾病等相关的门诊、检查、住院、治疗等集于一楼,各功能区域合理分布,减少患者往返奔波。院长宁光院士说,“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多学科会诊也更高效方便。”对于肿瘤病人和高龄就医者,这样无声而细致的关切体恤,实在重要。

处在上海闹市中心的瑞金医院,每天上演“性命交关”的情节,但每次走在院中,只觉草木蓊郁、静谧祥和,医生们往往专注认真,带点海派的温和讲究,是历经百年不变的日常积淀和代际传承才具有的从容和力量。与此同时,直升机救援、远程手术、AI辅助解读影像和病理报告、质子治疗、新药研发……各种站在时代风口浪尖上的新设备新技术新理念赋能,又让这家百年老院展示出新的气象、奔涌出新的生机。

上周,沪上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频出重磅研究成果。比如复旦大学,连续两天,先有彭慧胜/高悦团队以“打一针”补充锂离子来显著延长锂电池寿命的创新成果刊于《自然》;后有张波、徐一飞等合作团队采用新技术增强催化剂稳定性、显著提高绿色氢气生成效率的论文登上《科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等团队创制可合成辅酶Q10水稻新种质的成果,则发表于《细胞》——一周之内集齐国际顶尖“三大刊”,成绩亮眼,而且科研路线别出机杼,直面行业与社会发展难题,造福国计民生的成果应用值得期待。

变与不变,传承与创新,“驽马十驾”式的锲而不舍与“骐骥一跃”式的成功升华,从来不是非此即彼、需要有褒贬取舍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培育新成果新技术的土与苗、水与鱼、空气与云朵。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版面。

2月14日,时隔6年,上海教育大会召开,让我们有机会盘点过去6年间作为全国教育高地和教育综合改革国家示范区的上海,在大中小幼、职教、终身教育等各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以思政教育为例,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在国内率先试点思政课引入专家、产业界人士等“1+1”授课、开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探索“课程思政”新范式,到如今开出“思政大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中国系列”课程的“中小幼版”……思政育人模式越来越渗入日常、生动而深刻。这些变化,没有哪个是望空而起、一蹴而就,靠的是咬定目标、锐意改革、扎实推进,用一步步的成果堆垒成发展基石,不断拔节生长。

由此也想到正在创造票房历史的《哪吒2》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发生的变化。《哪吒2》当然得之于导演饺子的天分、勇气与坚持,但看看影片结尾处那一长串遍布全国各地的影视、动漫、数字等企业名单,听着他们说到不赚钱、不计成本也要攻克一处处技术难关的幕后故事,就会知道,它的成功乃是中国动漫电影的天时地利人和,有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科技进步的坚实积累,有超越急功近利心态、昂扬向上的精神与对理想的执着热诚,有“有组织的科研”,有对世界影视工业、市场体系的清楚认知与平等对话底气。

这样的认知与底气,在上周公布的上海市2024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项目和“银鸽奖”评选结果中,一样可以看到:一批彰显上海文化品牌特色,探索创新国际化叙事、积极链接全球走入海外主流社会主流人群的作品与项目,凸显出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上海形象世界推广、全球叙事能力建设、国际朋友圈拓展等方面的长足进步。

突如其来的“逆天改命”不可倚恃,执着理想、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有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责任,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才会有驰而不息的成就与光荣。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