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交所打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一张网”

报废菜田设施挂牌,吸引69轮竞价
上海农交所打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一张网”,让集体经济资产释放出市场价值
在金山亭林镇浩光村,投用已有年限的菜田设施进入报废处置阶段。它以69.15104万元在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以下简称“上海农交所”),吸引到10位意向竞买人,经过69轮网络实时竞价,实现交易溢价30.39%。
这样的资产增值,源于“进场交易”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的全市统一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海农交所,今年正式进入完整运营年。目前,平台已基本覆盖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业务,并将持续创新服务,深化农村资源市场化配置。
“农村集体经济比较特殊,要参与市场经营,又会面临不对等、不匹配、不公正的情况。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协调、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作对比、除障碍,让农村集体经济资产释放出市场价值。”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表示。
作为农村制度改革的先行者,上海较早建立起三个农村资产交易平台,以公开、规范的方式,推进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2024年完成上海农交所重组,意味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再深化,避免资源要素分散导致功能发挥受限,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满足新时期乡村建设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村有厂房对外租赁,以前可能私下交易,以较低的约定价格成交。现在资产在平台上挂牌,以竞价方式触发市场机制,价高者得。
相继涌现的一批案例,证明了市场化交易方式的效果。在金山区,1宗农业园区资产项目身价倍增,它以1.069万元在上海农交所挂牌,吸引5位意向竞买人,经过46轮竞价,最终以13.069万元成交,资产增值12万元。
种子也能成为热门竞价的主角。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甜瓜品种“明珠7号”,以底价100万元、技术秘密形式正式挂牌。历经近3小时、110轮竞价,最终由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以250万元的成交价格获得这项技术转让,推动发掘农业科技成果的潜在市场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全年共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项目14728宗,交易金额107亿元,超额完成70亿元的年度目标。
“原则上说,法律法规没有限制的品种均可进场流转交易。目前,平台已形成八大类交易品种,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经营性资产等传统品类占多数。”上海农交所董事长张文斌告诉记者,平台正积极探索新业务品种,今年将推动更多交易品类“应进必进,能进则进”,打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一张网”。
就拿绕不开的土地资源来说,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全国范围内正相继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通过土地出让、作价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力。
此前,松江区凭借在收益分配科学可持续的实践,入选自然资源部2024年“农地入市”典型示范案例。青浦、金山、奉贤等区去年也相继实现从0到1的突破,推进土地利用与当地产业发展以及乡村建设相配套。
在入市的途径里,作价入股是目前上海鼓励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某村如有一处土地入市,可采取村企合作的方式,在当地建立新公司共同开发土地,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并与合作伙伴协商确定收益分红方案,通过结成利益联合体,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村民持续增收。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等项目,都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交易,在源头上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推动农业农村领域资源要素‘应进必进’。”张文斌介绍,上海农交所今年还将积极拓展市场服务功能,连接政府、金融机构、产业投资人等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将双边市场发展为多边市场,拓展乡村产业投融资、乡村产业项目招商、金融增值服务、乡村治理服务等多种功能。(记者 束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