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破小”到“示范业委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曾经,华阳路街道的陶安小区是出了名的 “老破小”,楼道杂物堆积,公共区域杂乱无章。如今,这里道路整洁、绿化宜人,邻里关系和睦,处处洋溢着温馨。这巨大的转变,得益于党建引领下,陶安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努力,他们也因此在2024年被评为长宁区 “红色示范业委会”。
陶安小区是由十幢售后公房组成的温馨小家园,住着185户居民。多年来,在陶家宅居民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小区 “三驾马车”—— 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依托“陶粟邻”议事会平台,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民主协商与小区自治之旅。
“陶粟邻”议事会有着严谨高效的流程,从议题收集、讨论决策到执行反馈,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确保每一个关乎居民生活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
2024年初,第五届业委会换届成立,5名成员中有4名是党员,还专门成立了党的工作小组。每月党员组织生活会一结束,小组成员们就像一群“社区卫士”,聚在一起讨论小区管理建设的大事小情。业委会主任胡锡祺感慨道:“作为党员,我们就是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来经营,每一个决策都要对居民负责。” 他们对小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项资源都了如指掌,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精打细算,确保都花在关键的地方。
为了让居民的生活更便捷,近年来,陶安小区的加梯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已有6个楼组成功装上了电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加梯风景线”。加梯过程中,业委会成员们全力配合第三方,不仅提供详细的小区图纸,还每天到现场勘探,确保工地周边环境安全整洁。他们还发动有建筑、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居民成为志愿者。在电梯井道外立面和电梯厅的材料、工艺选择上,志愿者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让电梯既实用又美观。面对居民们的各种疑问和担忧,业委会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总是耐心解答,化解了不少邻里矛盾。
除此之外,业委会还借着精品小区建设的“东风”,精心打造宜居环境。他们和设计师反复沟通艺术围墙设计方案,通过“陶缘新生”“陶缘歌声”“陶缘硕果”等板块,把小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生动地展现出来。漫步在小区围墙边,就像走进了一部社区发展的“史书”。同时,十个楼组根据各自的特色,开展了凝心楼道建设。有的楼组在楼道里布置了文化墙,展示居民们的书法、绘画作品;有的楼组摆放了绿色植物,让楼道充满生机。原本单调的楼道变得色彩斑斓,充满活力。
垃圾分类工作中,陶安小区作为华阳路街道的试点小区,在党建引领下,业委会和居委会迅速行动,组建了“和陶”自治队。队员们每天穿梭在小区的各个角落,监督垃圾分类情况,还积极为小区引入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效能。小区在2024年还引进了湿垃圾处理器,能将居民每日投放的湿垃圾“变废为宝”,制成有机肥,实现小区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在物业费调整这个“老大难”问题上,陶安小区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由于物业费长期没涨,人力成本却不断上升,原物业提出调价,可居民们一时难以接受。关键时刻,街道协调“红色物业示范企业”——上海海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临时托管。海顿物业一进驻,就开展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服务:免费为居民维修家电、组织社区义诊活动,很快就赢得了居民们的赞誉。2024年下半年,海顿物业提出调价至1.2元。业委会在居民区党总支的支持下,开启了一场“宣传攻坚战”。他们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详细测算成本,组织多场居民会议,在“三驾马车”的共同努力下,物业费调价方案以77%以上的高通过率顺利通过。
(来源:上海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