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山海情" 上海眼科医生连续11年送医到高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上海医生曹文捷连续11年送医到高原,不仅送去光明,更为当地培养出第一位眼科医生
两张照片讲述一段医患“山海情”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曹文捷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年轻的藏族女孩笑靥如花,一张是青年藏族医生认真问诊。这两张照片背后,是曹文捷用11年多的经历,讲述跨越几千公里的医患“山海情”。
摘下纱布后的笑靥如花
照片里年轻的藏族女孩名叫加毛,住在青海省果洛久治,几年前,她还是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苦命人。
加毛从小是个聋哑人,由于白内障导致双目完全失明,听不到也说不出,女孩精神障碍日渐严重。2021年,加毛的父亲得知上海医生来久治义诊,抱着一丝希望带着女儿求医。接诊的曹文捷希望能用医术改变这个女孩的命运。手术后,纱布揭开的那一刻,加毛第一次渐渐看到如此清晰又多彩的世界,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为医无限的价值所在。”曹文捷告诉记者。2022年,加毛的另一只眼睛也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拍下了这张令人动容的照片。
2014年,39岁的曹文捷跟随“光明行”队伍初到青海久治,当地的百姓排着队等待救治,此情此景,让他既心酸又感觉使命在身。他曾救治过一名远道而来、几近失明的藏民,术后视力恢复得非常好,患者说:“谢谢你曹医生,我只希望我们的子子孙孙不再吃我这样的苦。”也正是这次接诊,让曹文捷下定决心,“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要每年都到久治来,为他们带来光明。”
久治有了自己的眼科医生
另一张照片中,久治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桑昂措正认真地用仪器为当地居民诊治。这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久治当地眼科水平“从无到有”的提升。桑医生正是得益于曹文捷的亲手带教,而今对眼科初步诊治技术已熟练掌握。
曹文捷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为当地培养眼科医生,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历经半年多手把手地带教,从久治县挑选的桑医生,成为突破当地历史纪录的第一人。
桑医生说,“我特别感谢曹医生,半年里我在上海学习进修了许多眼科技术,现在在久治,一些扫描激光、眼底照相已经可以开展,能为当地百姓做一些基础筛查,部分小手术也没问题,居民方便了很多。”
从充沛的物资准备、严格的业务培训、规范的手术管理到细致的术后宣教,从上海医生手把手带教到当地桑医生独立坐诊,而今,上海—久治之间已形成顺畅的转诊通道,更多久治当地居民的眼疾得到及时治疗。
连续11年兑现医者承诺
大医救治苍生。在苍茫无际的高原上,曹文捷也真切体会到了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一次巡回义诊中,曹文捷为一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母亲做了手术,她甚至未曾真正看到过自己的儿子一眼。手术当天,儿子陪着母亲一起来。曹文捷带领团队为她成功实施了手术,当眼前的纱布揭开,母亲慢慢睁开眼睛,双手颤抖地抚摸着眼前的儿子,“是上海医生让我看清了儿子的模样!”
连续11年“光明行”,曹文捷主刀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余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每次说到这些,他感慨万分,“我最爱看到的就是患者摘下纱布的那一刻,犹如点石成金,惊喜、开心、兴奋……可以说这是最美丽的风景。”
为了这道高原上最美丽的风景,每一年的“光明行”,曹文捷都不曾缺席,“这是我和久治的健康约定,也是我对久治的医者承诺。”(记者 顾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