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丨上海两会手记:从10万元到10亿元,城市与企业的相互赋能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巨云鹏
2025年01月20日17: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议现场,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公布:2024年,上海城市经济规模进入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这是上海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特别是在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贸易保护加剧,国内需求不足等一系列困难挑战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当天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凝心聚力”“备受鼓舞”成为不少人大代表口中的高频词汇。

从大会场回到代表团,代表们的视角也从宏观聚焦到微观,从某个区域、某个领域,说到一些具体的改革、一些生动的变化。

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伟代表回顾了企业的经历:起点是大学生创业,在几乎没有人相信能够成功的情况下,上海市科委提供了10万元无息贷款;十几年过去,米哈游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游戏企业,每年在上海的纳税额超过10亿元。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顾海民摄

在微观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励志故事。几个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在上海结缘,怀揣着热爱与梦想,一头扎进游戏的世界里创业,最终成功创造了一个游戏行业的发展奇迹。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又是一个城市与企业相互赋能的经典案例。上海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并培育人才,有力的财税政策支持企业迈出第一步,专业高效的服务、包容审慎的监管伴随企业成长。企业壮大后,通过贡献税收、创造就业,为城市发展助力。

但这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够有幸做到的,如果没有最初的10万元无息贷款,米哈游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故事线。刘伟代表用自身经历为中小创业者发声:投早投小,失败率极其高,但早期投资,尤其是国资的投资,不应该只看单个项目的成败,应该看整体的长期收益,“对释放创新潜力来说非常重要。”

当前,伴随新动能的培育壮大,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站在5万亿元经济规模的新起点上,上海无疑比过去更需要创新潜力,也意味着不论对基础研究还是创新创业,更需要包容创新、宽容失败,方能更好释放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的无穷创造潜能。

而在代表们眼中,“包容创新、宽容失败”有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外籍科研人员来沪入境工作许可办理比较便捷,但是应用类人才很麻烦,招聘一个外籍人员来沪工作,半年时间都不能就职。”

“医保覆盖面有限,创新药无法依赖,商业保险开发尚显不足,建议尽快开发出满足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商业保险产品。”

“发展专业性科技融资担保机构,降低科技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

经济规模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再到5万亿元,上海一路走来的这些年,可以说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解决一个个痛点与堵点的过程。当下代表们反映的这些不足和期盼,相信也会成为未来一项项改革的靶点所在。

上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组织实施机制。

在代表的“呼”与政府的“应”中,可以预见,创新创业环境定然越来越好,宽容失败的氛围也会越来越浓。期盼更多从“10万元”到“10亿元”的故事,在这座城市精彩书写。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