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丨何以上海,看城市创新与融合
【2025上海两会观察④】
何以上海?
——时间尺度上,长期得风气之先、领思想之潮,但也承压力之大、迎“寒流”之先。
——空间尺度上,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
——价值尺度上,现代化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版,上海正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城市经济规模进入5万亿元新阶段后,所有的目光将以“全球城市”的标准重新打量上海。从营商环境到民生工程,从外资准入到科技创新,不少“子目录”下,上海距离全球顶尖城市还有不少的差距。
找差距、补短板;建诤言、献良策;鼓实劲、谋真招……关关难过,关关过。新的技术革命正席卷全球,放眼世界,没有哪座大城市不在创新路上全力奔跑。
未来已来,上海正在未来之中。
“创造需求才是卓越”
在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爱馨苑智慧康养综合服务中心,有一处适老化改造的样板间,从电动轮椅、可升降餐桌、助起马桶这些家用大件,到老人碗筷、异形梳子、摔倒感应器等小件,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老年人可以沉浸式、一站式地体验市面上最新的适老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结束了还顺便“种草”一两件产品。
适老化改造样板间的沙发。黄小燕摄
临近过年,社交网站上,不少想买冬装的年轻女性用户可能都刷到过“时髦小姨穿搭”这个词条。上海的一位原创服饰品牌主理人告诉记者,以前消费者买衣服可能会搜索“九分、高腰、阔腿裤”这些关键词,但现在搜索的是“小个子女生显瘦通勤裤”,消费更加个性化、场景化了。例如,最近的消费场景是过年回家走亲戚,品牌精准抓住“时髦小姨”这个人设,发布皮草、羊毛等贵气单品的穿搭帖子,获得了不错的销量。
提到银发经济和女装行业,许多从业人员会感慨生意难做、消费者心思难猜。但是,这两个发生在上海的消费小故事,通过洞察消费者心理,营造场景,从单纯的满足需求转向了创造需求的层面,帮助企业跳出“打价格战”的存量经济模式,这也是走出“内卷”的重要途径。
“满足需求只能使你成为优秀,想要卓越,则需要创造需求。”丁欢欢委员说。
一个城市如何从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转向为企业、为人群创造多样的需求?“上海还需要更多的情绪价值召唤力。”黄春华委员说。演唱会常被称为“行走的GDP”,上海去年演唱会有200余场,却大多为个人流量明星剧目,很难产生品牌效应。每到周末,临近深夜,铁路上海站还会迎来许多演唱会散场后匆忙回程的观众,甚至有些高铁列车还被歌迷称为“演出专列”:当天来回,看个演出就走。
发达的交通路网加强了长三角各个城市的连接,如何让更多的人留下来?“应注重培育与演唱会相关联的吃穿住行以及衍生品产业链,让国内游客和国际旅客心动,既打卡又刷卡。”黄春华委员说。
“上海历来是一个大码头,对优秀企业家有着整合资源的巨大吸引力,我们要为企业创新创业创造需求,而不仅仅满足企业提出的财政、税收等具体事项。”丁欢欢委员说。
具体如何整合资源?“平台”成为委员们提及的高频词汇:
“在强化资本与技术创新融合方面,要完善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协同研发平台与机制,支撑大型科研项目的分布式研发。”韩汉君委员说。
“在推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方面,上海和澳门两地可整合争议解决资源,优化国际商事一站式解纷平台建设,实现法院、仲裁机构、调解组织之间的互相联通。”苏香玫委员说。
“关于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智能平台,帮助制造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技术,加速产品创新和生产流程的整体优化。”卢华基委员说。
动能转换蹄疾步稳
在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条生产易拉罐的产线运转不停。不远处的办公大楼里,工程师正通过一款国产工业软件“积木LCA云”实时监测每一道工序产生的碳消耗量。去年,这款国产软件还实现了国际互通互认。通过产业链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启碳排放数据的量化和披露工作。
张江机器人谷,数据采集师训练人形机器人倒咖啡。季觉苏摄
熨烫衣服、洗刷马桶、冲泡咖啡、商品扫码……张江机器人谷一座约2000平方米的数据采集工厂里,近百台人形机器人在数据采集师的指挥下,重复做着各类事情。每台人形机器人安装了8个环绕式高清摄像头,可以360度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布满高性能电机的“手指”动作精准灵活。“灵巧手”的末端还有六维力传感器和高精度的触觉传感器,让机器人做到“拿捏有度”——这些机器人的产业链竟与许多整车厂共享供应商,“工厂”里不少工程师也是从汽车、软件行业转型而来。
上述两个工业场景,很难明确地划分哪个是传统产业,哪个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在工业软件和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下,朝着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而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供应链和人才领域的长期累积。
新动能的引擎来自传统产业。姬兆亮委员认为,传统制造业是上海的优势,应大力开发高技术、高端化产品,巩固提升重点优势产业。加快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再造传统产业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
打通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强化资本与技术创新融合。韩汉君委员指出,当前资本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倒挂”,即有资本实力的企业不敢投,想投的企业没有资源投。此外,上海还长期缺乏形成新动能的关键载体——创新龙头企业,比如像华为、腾讯、大疆等具有国际视野和强大创新能力的本土科技企业。
“应持续推进重点场景应用示范,进一步发挥上海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引领作用,依托基础较好的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链,以及丰富的商用场景,支持打造一批可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行业大模型应用示范。”戴敏敏委员说。
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领域需要算法和工程领域复合交叉的高端人才,这方面还十分短缺。因此,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协同机制。”戴敏敏说。
“适当的留白”有天地
精细化管理是上海的金字招牌。会议现场,政协委员们带来了大量来自基层的诉求,希望政策有所倾斜、制度细节更加完善、补贴更加精准……有一位委员却建议:不用过于追求“完美”,而且获得了不少认可——“科创领域,应该有适当的留白。”丁欢欢委员抢话筒说道。其他委员的发言,也呼应了这一主张。
“适当的留白”,意味着更多的灵活性。当前,各地对优质外资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地方在政策灵活度方面,的确比上海更具优势。”李凌委员说,“比如在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给予更多的灵活性,这会大大降低外企在法律合规层面的成本。”李凌建议,对产业用地的认定方面,给予更多灵活性,对于外资项目的财税要求和考核,应尽量平衡好政府与企业、短期和中长期的诉求。
“适当的留白”,也意味着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性。“当前,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主要是在国家主导下开展的,民间资本极少能够进入这样的领域。”赵丽佳委员说,“虽然政府对发展民营企业确立了‘非禁即入’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投资领域无法进入。”赵丽佳建议,在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应破除隐形壁垒,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支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开展投资。
“适当的留白”,还意味着进一步的松绑。针对国有资本不敢投,韩汉君委员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管理及投资决策的体制机制改革力度,项目考核机制要适应创新项目高风险特性,破除项目负责人任期与创新长期性之间的矛盾。还要提高容错纠错机制的可操作性,细化容错纠错的情形和条件,以使相关的审计工作能够评判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是主观因素,还是科研路线选择、科技成果后续市场价变化等客观因素。
“建议出台一些具有综合性、统筹性,能够代表上海水平的符合科创潮流的举措,在思想解放前提下用一些先进案例而不是文件来带动面上的工作。”丁欢欢补充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