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参与翻译外籍人士服务手册 国际体验官为沪建言

2025年01月14日09:15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国际体验官为沪建言

参与翻译检校《外籍人士在沪服务手册》,他们觉得自己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最近,韩国流行“周五下班飞中国”,上海成最热门目的地,也带火了韩文版的《外籍人士在沪服务手册》。500本手册放在马当路上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不到4个小时就被全部领完。来自首尔的金小姐第一次来上海旅游,她反复翻阅手册,“韩语写得很地道,有美食、景点、支付方式等,非常实用”。

如今,《外籍人士在沪服务手册》已有英、法、日、德、韩、西等六个语种版本,参与翻译检校工作的是一群热心的在沪外籍人员。他们是上海的“国际体验官”,以外籍人员视角为城市提升涉外服务建言献策,让外籍人员的心声被听见,诉求被关注,问题能解决。

这支队伍目前已扩至百人,覆盖五大洲37个国家,从事文化传媒、教育医疗、科技制造、金融商贸等多个行业。他们告诉记者,“我们是外国人,但绝不是外人”。

“义不容辞”的责任感

去年8月接下翻译任务,去年10月完成交稿,11月中国政府宣布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牵头韩文版翻译的韩国CJ集团中国上海代表处代表申泓植直呼“太高兴、太荣幸了”。如今,这本由他的团队翻译的小册子摆在机场、商场、景点等处,成为他的同胞在沪旅游的工具书。

“中国人翻译外语多多少少会‘隔一层’,外籍朋友在用词的精准度上显然更胜一筹。”市政府外办工作人员注意到,国际体验官们有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愿意在工作之余进行义务翻译。

去年,国际体验官、东京海上日动(中国)副总经理岩井深参与了手册日文版的翻译工作。他回忆,招募令发出不到2天,就有8名日本籍员工报名。“我们拿到的是英文版手册,做的不是简单的英译日,需要考虑手册内容的使用场景。”他以上海路名为例,考虑到手动输入以及与上海市民沟通中的便利性,翻译时选用汉字结合拼音的方式。完成任务后,多位日籍团队成员“收获满满”,通过翻译了解到还有很多没去过的上海景点,要在周末去打卡。

对于手册,国际体验官的贡献不止于此。2023年手册1.0版使用铜版纸印刷,但有国际体验官建议使用再生纸,这样符合国际环保趋势,也符合外籍人员使用习惯;再如,还有人提到,手册内需要增加饲养宠物、国际学校、美食推荐与儿童疫苗接种等内容,这些建议都被采纳,并体现在2024年推出的2.0版内。

今年,服务手册将做进一步优化完善,并按国际体验官的建议,加入国际医疗、酒店入住、上海重要活动等内容。

当好“啄木鸟”与“考评员”

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已成为不少国际体验官的日常习惯。去年,哥斯达黎加籍国际体验官、上海一家音乐制作公司创始人孟爱德发现,个人资料传到金融机构平台后,总是无法审核通过。原来,他的英文名字有两个名与两个姓,超过平台系统设置的输入长度。收到反映后,金融机构随即完善相关设置。

从一条线索出发找到小微堵点,进而帮助上海有效解决一类问题。过去两年,围绕优化签证办理、语言环境、政策服务、生活信息等外籍人员身边事,这些洋“啄木鸟”提出300多条建议,包括入住酒店难、景点购票难、银行开户难、手机App实名认证难等。许多问题已得到解决,比如多位体验官反映外籍客人无法入住上海小型酒店的情况,自去年3月起,上海所有酒店均公告“可以接待来自任何国家/地区的客人”。

上海一直在推出外籍人员便利服务举措,效果如何?

老外最有发言权。于是,国际体验官受邀“阅卷打分”,为上海进一步优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去年进博会前,国际体验官走访虹桥机场一号航站楼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蟠龙天地等,体验境外银行卡受理、外币现钞兑换、移动支付等。去年12月,他们分别前往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和儿童医院等三类医院,沉浸式体验上海国际医疗服务。一方面,他们提出“提供英文版检验报告与电子病历卡”“优化线下自助机器英文流程”等改进措施,另一方面,他们也为上海的国际医疗体验点赞。感受完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就医流程后,新加坡籍国际体验官杨祖义现场给孩子打电话,建议其来此就诊。

“多听听国际体验官意见”

国际体验官的“任务”已不只是“体验”。他们熟悉上海、了解世界,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好参谋。“要多听听国际体验官的意见”,也在多个场合被提及。

很多人并不知道,2024年“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的主标识,是由国际体验官们票选出来的。若干个候选标识放入微信群中,开个接龙,不到半个小时,他们给出了选择。看到自己的建议得到采纳,有的老外兴奋地向来沪旅游的家人说,“瞧,上海的这个Logo(主标识)是我选出来的!”

今年“上海之夏”活动将继续聆听他们的声音。不久前在张园,11位国际体验官与市商务委工作人员坐在一起。“要向海外多讲上海安全与干净”“活动中可以多一些派对感”“要设计外国人全家都能参与的体验”“入境卡姓名栏空格位置太小”……参会工作人员感慨,“他们说自己是上海人,有种使命感,提建议绝对不是‘走过场’。”

这种“自己人”的感觉融入国际体验官日常中。来自尼泊尔的国际体验官阿思势本职是和睦家医院的外科医生,也是外籍无偿献血志愿者团队Bloodline(血缘)创始人,已在上海献血50次。他提出的对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使用便利化建议,也被政府部门采纳并落实。

把真实的上海告诉世界。包括阿思势在内,国际体验官经常把在上海生活体验、城市发展新貌等发在社交平台上,与海外家人朋友分享。用已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的匈牙利籍策展人贝思文的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他们的真心付出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激励与鞭策。”市政府外办工作人员表示,未来要进一步为广大外籍人员打造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他们便捷地来到上海、融入上海、扎根上海。(记者 洪俊杰)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