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做搏击风浪的海燕,坚定信心奋力一跳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巨云鹏 田泓
2024年12月31日10:0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即将与2024年挥别之际,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世博中心举行。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以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精气神,有效应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回顾上海这一年,“精气神”三字显得尤为瞩目,也尤为重要。

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5月、9月,先后出台“沪九条”“沪七条”,促进房地产率先企稳向好;

迎击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贝碧嘉”,众志成城,守护安全;

……

勇挑重担的上海,向高质量发展涛头立,想要激流勇进,自然不会一帆风顺。像善于搏击风浪的海燕一样,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是这座城市的年度记忆,也是迈向未来的信心所在。

开阔视野、主动作为,有利因素不断积累

此次市委全会召开前几天,在市委学习讨论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谈到,要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紧扣浦东、临港、虹桥等重点区域改革和深化制度型开放,以开阔视野加强对形势变化的预判和应对。

开阔视野、主动作为,带来有利因素的不断积累。

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如12月27日开通运营的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仅从起点和终点看,这条线路与上海轨交2号线“重叠”,联通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线路上的其他站点过去也可以通过轨交换乘到达。

不同的是,机场联络线速度更快、站点更少,时速最高达160公里,单程最快只需40分钟,用时不到2号线的一半。

时间缩短,看上去并非大变化,但乘客们用脚投票。机场联络线开通首日,站台上、车厢里,乘客满满当当;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发文盛赞:“感叹上海速度!”

从更大范围看,这条线路,串联起两大高能级开放平台:

——151 平方公里的虹桥国际商务区。今年1至11月,商务区贸易进出口额达779.35亿元,同比增长11.39%。今年前10个月,区域内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9家,同比增长7.2%。

——0.88平方公里的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根据《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对持商务合作区综合管理机构备案的有效邀请,搭乘国际(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入区的境外人员无需核查中国签证等入境许可,仅开展国际旅行证件核查,在区内开展商务活动可停留30天,并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口岸签证机关可为入区的境外人员办理口岸签证。

从浦东机场入境,在东方枢纽停留,办理口岸签证后,搭乘机场联络线40分钟就能到达虹桥商务区,这条线路更长远的应用场景已经跃然纸上。

这是一个生动而具体的案例。在更广的层面上,一幅更大力度的开放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上海市委六次全会指出,要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进一步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围绕深化监管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货物、服务、资金、人员、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推出更多务实举措

“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但对未来仍然充满了信心。”分组审议时,上海市委委员、市国资委主任贺青讲述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的的积极进展,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重点指标逐季向好。上海国资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等指标边际改善。归母净利润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恢复到全年同比增长。

行业走势呈现分化。汽车、房地产、零售依然承压的同时,金融、部分装备制造和流量经济大幅好转。

稳增长贡献持续提升。工业产值超额完成稳增长目标,上海国资国企在推进工业降本、降租让利和低效产业用地盘活方面,也为全市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明年,将重点围绕上汽、电气、光明等大型国企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贺青说。

改革,是2024年上海发展的鲜明主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结束不到两周,上海市委就召开五次全会,审议通过重磅文件,全面对标中央改革任务,部署未来5年全市重大改革举措,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实践迅速落地。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两大公司合并重组,合并后新机构的总规模将处于行业前列。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制度创新,2024年新推出18项制度创新成果。

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和综合处置工作,集中实施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年度45平方公里盘活处置任务。

……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2月29日举行。陈正宝摄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以主责主业为聚焦的布局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大力推动服务业改革创新,更好发挥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优化为企业服务、规范涉企检查等方面推出更多经营主体可感可及的务实举措……放眼新一年,上海市委六次全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上海市委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说,2025年,将以做好经济运行调度为抓手,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政策的制定,既要分析宏观数据,又要做好微观主体的“麻雀解剖”,把握产业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惠企政策让企业看得到、看得懂、能操作,可感可及。”

提升服务、塑造环境,更好强预期增信心

岁末年初,社交媒体上有个热门话题:“周五下班飞中国,韩国人流行到上海度周末。”

在上海新天地附近兜一兜会发现,这类表达并不算夸张,不少徜徉在石库门建筑里的游客,不仅说韩语的多,金发碧眼的也不在少数。

到12月下旬,上海边检总站上海机场边检站在浦东国际机场口岸查验出入境人员总量突破3000万人次;累计查验入出境外国人超过7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10%。

高耸入云的城市“天际线”,充满历史积淀的“梧桐区”,便利的交通、消费,五彩斑斓的夜生活……在过境免签政策的加持下,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持续释放,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前来打卡游览。

入境旅游市场活力迸发,倒逼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营造更加积极的市场环境。在上海中心城区徐汇,不久前一场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举办期间,面对滑板运动的国际惯例和群众需求,多部门创新管理模式,改变以往不准将运动器材带入观众席的一般做法,允许观众带着滑板等器材观赛,提升了体验、活跃了气氛。

信心,正是从变化中来、从体验中来。

原创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创业数年,同济大学教授施裕丰自称仿佛“大海上颠簸的小船”。在今年初企业资金最紧张的时刻,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决定为其提供2000万元的研发攻关资金支持,同时牵线普陀区以“财政拨款+基金投资+社会资本”的形式投入1000余万元。创业者说,“收获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对未来的信心。”

列席全会的上海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夏科家说,要进一步做好商保医保衔接、支持创新药发展,以奋力一跳的精神状态、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助力打造一流的创新高地和营商环境。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在上海,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从一个个不同的侧面,生动地印证了上海的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上海的经济运行,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

聚力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聚力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聚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聚力建设美丽上海、聚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聚力增进民生福祉——上海市委六次全会勾勒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7个方面重点工作,并鲜明提出,“以奋力一跳的目标引导预期、凝聚力量,以改革创新的办法应对挑战、破解难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服务大局、贡献大局。”

增强信心、砥砺奋进,唯有继续凝聚精气神,真抓实干、众志成城,方得活力迸发奔涌,动能强劲澎湃。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