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七日谈|“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上一周,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同时新增21个对外开放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
据上海边检统计,截至11月30日,今年上海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超过40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入境外国人数量居全国空港首位。对以上海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来说,过境免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堪称趁热打铁,有望带来外国人入境旅行热度的再次提升。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更多外国旅客的到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带来的是在交通、住宿、餐饮、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对于提振国内消费市场无疑是利好;与此同时,到中国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也有助来华人士亲身体验可感可及的社会生活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得出真实感受,促进文化交流。
政策变化带来的良好预期,对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虽然时值冬季,但许多城市的旅游从业者内心火热,准备迎接新一波的外国旅客。
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实践看,能否将旅客“流量”变成发展“增量”、口碑“声量”,考验的是城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在一些细节上——比如,大型交通枢纽有无简单明了的指示图,帮助人们快捷找到出行路径;热门旅游景区有无关键信息的外语标识,让不懂中文的人士准确获取信息;本地特色美食是否能够注明成分用料,以便消费者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进行选择。
如今,每一名旅客都可能是一个移动的“麦克风”“摄像机”,服务水平的高低,能被直观体现在一个个短视频作品中,简单直接、影响不小。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更充分的准备、更细心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服务设施、消费环境,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也很重要。来华人士与中国居民在生活习惯、表达方式上可能会有诸多区别,以开放的心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会让彼此产生更温暖的化学反应。就像16年前那首《北京欢迎你》歌里唱的,“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前进道路上,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自信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人士,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人民相识相知,利于中国,更利于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