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场苏河议事厅“火花”不断 碰撞出可借鉴建议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3场苏河议事厅“火花”不断
碰撞出可借鉴的建议线索
今年,普陀区先后举办三期“苏河议事厅”活动,发动老百姓围绕共享单车、河道水环境与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治理议题,开展超百人的“金点子”大讨论。
群众参与热情高
三场活动中,围绕苏州河水环境治理议题的一期讨论人气最旺,现场近300人济济一堂、争相发言。尤其是“苏州河能不能垂钓”话题,出现了一段持久的观点碰撞,坚决反对与坚决支持的两方市民同时摆观点、讲做法、提意见,各有说法。当时,普陀区水务局副局长董锐依据政策和管理经验分别作答,让现场市民感受到政府在具体措施落实中面临的治理“张力”。
第三场苏河议事厅选址在万有引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这里也是为辖区内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打造的爱心驿站。为了不耽误小哥们接单,讨论会比原计划提早了1个小时。在这个“主场”,能明显感受到小哥们畅所欲言了。
这一场交锋点很快出现,小哥们对于租房市场的定价有着实际考量,而“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房源状况也有一定的标准,无法完全与市场统一。入住后,哪些是真需求,哪些需求还不足?工作、生活流动性强的新就业群体如何发挥自治作用?这些问题都在小哥们与房管部门、租赁运营方的交流中逐渐明晰。
“群众关心的问题和我们日常收到的投诉基本一致,大讨论的热点在我们意料之中。但是,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参与热情、对治理问题的深度思考以及所提建议的务实细致,还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普陀区信访办副主任廖春燕说道。苏河议事厅的议题选择基于民意的大数据分析,从群众最切身最能体会之处出发,因此对话议程中“火花”不断,老百姓能在一次次追问中细致、深刻地了解到政府的工作。
共治共享解决路径
共享单车在交通枢纽路段大量堆积、侵占路面的现象是第一场“苏河议事厅”活动中市民“火力”最集中的话题。现场有学生、居民代表和自媒体博主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平台能否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加大清运力度?”“政府和平台能否合作,灵活利用城市高架桥底、人行天桥梯道或者坡道的下方空间?”这些思考给其他想“吐槽”的市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角。
记者近期也了解到,针对共享单车停放空间“扩容”的建议,经普陀区建管委研究排摸,中潭路地铁站的轨交下方空间将开辟非机动车停车空间。辖区内部分站点现有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地、闲置空地也完成了改造和提升。对于苏州河沿岸的垂钓行为,目前试点的11个垂钓点位完成了更新和调整,配套设施和管理手段也同步完善。
普陀区房管局也带来消息,针对外卖小哥们提出的希望“租金优惠”的建议,已积极引导项目运营企业针对新就业群体与整租单位进一步协商租金优惠价格。万里街道表示,目前更新了更多供外卖小哥及户外职工休息、充电、饮水的点位,还成立了“新邻管家”楼管会做好自治工作。桃浦镇相关职能部门为骑手之家配备了手套、雨披、暖宝宝、挡风被等慰问物资。同时,普陀区在前期已筹措供应床位1873张的基础上,还将排摸交通便利、配套资源丰富、周边租赁需求旺盛点位,加大床位项目挖潜和布点,优化点位布局,尽可能让更多的新就业群体租住方便。
职能部门理念转变
每次活动现场,除了网上预约报名的群众、社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方邀请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观察员,还有市、区、街镇三级管理部门以及社区干部代表现场互动,解剖政策、回应建议。
普陀区信访办、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陆小幽表示,大讨论之所以都是“治理”的话题,就是希望发动更多的人、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通过打造这类系列“金点子”议事活动,创新参与模式、开放意见表达,以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民主方式,解决基层治理遇到的问题,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和归属感。同时,引导职能部门“直面”群众呼声,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有效转变。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核心是‘商量’,关键在‘办’。”陆小幽表示,每次现场大讨论后,普陀区都会同步在线上发布人民建议征集令。三场活动,线上线下共计接收办理人民建议500余条。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会同职能部门认真记录、逐条分析,推动合理建议的及时转化以及类型问题的政策解决。截至目前,普陀区已形成了《普陀区共享单车诉求专题分析报告》等专项调研,出台《半马苏河岸线品质再提升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并推动30余个“金点子”落地。(记者 车佳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