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子通过“人民的城市”主题展与上海建立更深层次连接
在展览中发现“城市B面”
“快看!我们上课的照片竟然上展板了,必须合影留念!”
昨天上午,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第三部分“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一块展板前,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宏杰惊喜地掏出手机拍照,吆喝身后的同学们前来围观。展板上,身着实验服的他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微纳米平台实践操作,用光刻机对硅片进行曝光。
这块展板的全称叫“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结构”。在刘宏杰身旁,来自复旦大学相辉学堂香农计划2024级的本科生刘佳骏也找到了自己的学院,读完展板上的介绍,他眼里闪烁着相同的惊喜:“本以为我的学院只是复旦大学内小范围的改革,没想到竟是上海市级层面推动重点学科专业布局改革的举措,规格特别高。让我觉得更自豪,肩负的学习使命也更重大了!”
当天,上海市委宣传部邀请本市6所高校85名新老学生代表参观“人民的城市”主题展,将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建设成果更立体全面地展现在这群从五湖四海来到上海求学深造的高校学子面前,让他们与脚下这座城市建立更深层次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参与感。
“期待在上海的新生活”
在展现上海旧改往事的情景短剧《晒台》前,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室团队2024级硕士研究生鲍晓晓“大受震撼”。今年9月,她从河南来到上海求学。在她过往的认识中,上海素来是个摩登精致的大城市,未料上海也曾有过如此逼仄阴暗的“城市B面”。
“从消灭‘手拎马桶’到旧住房改造,我真切感受到,原来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背后,是上海一直把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尖,不断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水平。看完短剧,我特别为那些经历旧改的老百姓开心,也很期待自己在上海的新生活。”鲍晓晓说。
“更知道未来深耕领域”
本次“人民的城市”主题展共展出900幅图片、353个案例、51部专题视频,内容包罗万象。在更深入了解上海全貌的同时,有不少同学被展览中与自己专业所学相关的内容吸引。
参展结束后,来自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2024级硕士研究生宋玥兵折返回展厅里那台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六足导盲犬”前,掏出手机拍了好几张照片。宋玥兵的研究方向是控制学,经常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研究打交道。他觉得,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最终目的是要造福大众,这台“六足导盲犬”就是最好的体现之一。
“我好像更知道自己未来要朝什么学术领域深耕了。”马广初是复旦大学相辉学堂香农计划2024级的本科新生,看完展览,他意识到,上海在运用智能科技推动适老化改造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他希望未来在专业分流时,自己能去生物医学工程或智能机器人领域,研发脑机接口或者护理机器人等新型智能设备,让自己的科研方向与上海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匹配。(记者 沈思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