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出彩临港人 | 让科普,与星河同行

——记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展示服务部

2024年12月06日16:36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蕴藏在古诗文里的,不仅有诗人的深情厚意,也有丰富的天文奥秘。

上海天文馆(以下简称“天文馆”),作为上海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及上海科技馆本馆共同构成了科普教育的强大矩阵,三馆合一,共享一套高效的领导班子。天文馆,作为临港新片区的重要文化地标,自开馆以来就备受瞩目。天文馆展教中心展示服务部(以下简称“展示服务部”)作为天文馆的一线服务团队,承担着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重要使命,团队成员们以其年轻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团队集体照

团队集体照

青春筑梦,智汇天文

“我们的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且高学历的队伍,”天文馆展教中心展示服务部部长徐佳艺自豪地介绍,“目前团队共有40人,其中65%的成员年龄在30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者3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4人,占比高达35%。尽管团队中直接从事天文学研究的人员不多,但大家均对天文科普事业饱含热情,所学专业横跨天文学、教育学、会展管理、工程设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互补的知识结构。”

观众服务

观众服务

徐佳艺强调,团队的核心职责在于一线服务观众,传播科学知识。面对这一使命,年轻成员们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他们积极地向馆内研究中心及各专业同事求教,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天文馆依托上海科技馆提供的内容涵盖场馆安全规范、博物馆运营基础理论、科普教育创新方法及深入的天文专业知识等丰富培训资源,为团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于此,团队坚持自主原创,从策划到制作全程自编、自导、自演、自制,力求呈现高质量的科普作品。

这支年轻的团队不仅创意无限,而且勇于实践。在科普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大胆尝试通过短视频形式拓宽科普渠道,如“字里行间诵天文”文化科普栏目,巧妙融合天文馆展览与古诗文,以及专为6-12岁儿童设计的“宇宙真酷”科普栏目,两个栏目累计全网浏览量已近40万次,赢得了广泛好评。

今年“字里行间诵天文”更是在“2024年上海国际科技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彰显了团队的实力与创新能力。

筑安全防线,展温情服务

自天文馆开馆以来,展示服务部强化现场管理和秩序维护,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各类突发情况,部门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为观众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场馆开放运行,安全是底线。”徐佳艺表示,保障展区有序平稳是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团队也致力于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做“有温度的场馆”。

开放运行工作

开放运行工作

据了解,上海天文馆展陈设计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参观动线呈单向性,具有时间上潮汐式、空间上不均衡的客流运行特点;二是展区照度较低,暗环境下对安全运行要求更高;三是展项设计互动性强,易滞留产生堵点等。天文馆开放运行三年多来,团队坚持展示流程及展项操作的精细化管理,不断积累应急处置经验,举一反三,制定并动态优化各项运行预案并严格落实,把预防性措施前置。

“安全工作是一个整体,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设备设施的操作维护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团队会定期按计划进行安全自查,仔细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即知即改。另一方面,在高客流期间,现场人员全天候做好巡查排故及维序引导;对人群密集区域提前规划安全排队等候区,加强疏导;对各类突发情况,遵照突发应急处置要求,第一时间妥善处理,一线部门协同配合,确保秩序井然。

开放运行工作

开放运行工作

“以人性化、便利化、高效化的服务理念提升感知体验。”徐佳艺强调,在高客流期间,特别关注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任何服务要求不做一刀切,而是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反馈、快速决策,做到“首问负责”,在确保整体运行平稳的前提下尽力提供更优服务。

“堵则溢,疏则顺”,为倡导文明参观新风尚,加深公众对博物馆文化尊重与保护的意识,引导观众文明旅游、文明参观,团队还策划了以“博物馆为何禁用闪光灯?”为核心主题的文明观展活动,活动结合线上科普视频与线下互动答题的模式,吸引公众参与,提升公众对文明观展的认识水平,共同营造更加良好的参观环境以及专业的观展氛围。

传统智慧邂逅现代科技

在天文馆的科普之旅中,不仅有专业的展厅讲解导览服务,更有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教育活动,为观众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从“仰望星空”天象节目到SAM MUSE WALK特色主题导览,再到“星汉谜行”展厅诗谜打卡、“银河争霸赛”天文知识竞答、“寰宇实验室”实验道具演示以及“谈天说地”天文说书相声等,每一场活动都深受观众喜爱与认可。

“相较于传统的系统性、封闭性科学课程,天文馆的这些教育活动更侧重于现场性与开放性。”徐佳艺表示,这些活动直接在展厅中展开,以展陈内容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向观众开放,使得参与更加便捷,参与度也更为广泛,真正做到了惠及每一位走进天文馆的观众。

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方面,天文馆更是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例如,“星汉谜行”诗谜打卡活动,便巧妙地将传统猜诗谜的方式融入其中,让观众在参观天文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探索宇宙的智慧。而展厅中闪现的身着古装的天文“说书人”、“相声演员”,则通过传统的说书、相声等表演形式,将天文奇观融入其中,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知识的趣味性。

展厅活动-天文相声

展厅活动-天文相声

值得一提的是,天文馆内的高精度天象仪设备,作为现代天文馆的标志性展项,更是被团队成员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自主开发了“仰望星空”天象节目,通过高精度天象模拟、指星认星、现场解说等方式,结合时令特点与文化传统,为观众全方位展示了地处上海当季的星空景象。这场沉浸式的宇宙探索之旅,不仅让观众放松身心,感受星空魅力,更充分发挥了光学天象仪和数字投影技术的科普作用,让天文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深入人心。

展厅活动-“仰望星空光”天相节目

展厅活动-“仰望星空光”天相节目

挖掘科学内涵,拓展科普新边界

上海天文馆作为重要的科普场所,承担着推动科学普及、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社会责任。目前,天文馆正积极响应号召,助力三馆合一集群高质量发展,推进《上海科技馆全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创新示范馆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未来我们将从教育活动研发、科研科普化研究、展示展陈优化提升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天文教育科普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对标我国空间科学未来规划,策划如地外生命、宜居行星等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天文望远镜FAST为例,对天文研究成果进行科普可视化的研究与推广;基于航向火星特展区展陈基础,设计开发互动性、沉浸式的游艺闯关项目,最大程度提升观众参与体验,提升科普效果。”(朱点点)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