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出彩临港人|从创新出发,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记上海锶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铿

2024年12月05日13:3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我出生于浦东,热爱上海,所以国外研究生毕业以后,第一选项就是回沪发展。”

上海锶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铿回忆道。

在创办上海锶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之前,陈铿2012年起一直在浦东张江IBM从事IT工作。从软件工程师到项目经理,再到负责IBM的“智慧银行”项目。

当时“智慧银行”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但陈铿带领团队克服技术难点,完成了一系列重要项目。2019年,陈铿却选择了创业,并选择临港作为自己的创业出发点……

彼时,临港新片区刚刚挂牌成立,他就选择将公司注册在了这里。谈及初衷他的思路非常明晰:一是响应政策的号召;二是临港正在大力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和他们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得上。   

年轻的“奔赴”

随着陈铿自身综合能力的逐渐提升,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并立即着手写起了《创业计划书》。

在初创阶段的几个月内,随时保持思想沟通、技术交流,进行头脑风暴,每一位都干劲十足。

当时团队确立的发展方向是基于智慧交互技术,从交互层个性化设计、操控层定制型开发,为客户“量身打造”智慧交互系统。

“那两年,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赚得了初创的‘第一桶金’,同时也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 陈铿回忆,所完成的项目,得到了客户们的认可,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最记忆犹新的是,他负责的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校史博物馆”项目,得到上海好评。

随着市场的发展,智慧交互系统,逐渐趋于饱和,需求量减少,这样的信号,让公司有了危机感,这对于初创企业是“致命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如何创新?摆在大家的面前,与此同时,公司的资金流开始紧张,筹集资金和银行贷款成为必须的选项,制定新的业务方向,迫在眉睫。

终于通过大家思想碰撞、技术攻关,并抓住“大数据”科技浪潮,团队开始设计研发“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很快就有了订单,大家都很兴奋,但是基于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是起步,更是挑战,所以在起初的项目中,确实做得比较艰难,算法有误、系统报错等问题频繁出现,怎么办呢?必须解决!

“当时做项目的时候,团队都是驻场开发,试运行阶段,24小时轮班,一有错误、立马修改,员工们很辛苦、我们的压力也很大。”陈铿坦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终有回报,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节点按时交付,项目顺利竣工。

在临港开“新局”

2019年,陈铿响应国家发展临港的号召,成立了上海锶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接触“人工智能”科技领域。

锶珩智能是一家具有独立的软件设计与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团队成员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海归研究生学历占1/3,核心技术人员曾效力于华为、IBM、微软等知名IT企业。

近年来,锶珩智能已完成多个省市级项目,涉及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元宇宙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城市等。目前,正参与研发“上海地铁”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临港发展的五年,陈铿也在带领团队在奋斗中成长,取得了一些成绩:荣膺浦东新区“2022最具潜力的海归创业团队”;获评“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暨海创浦东品牌项目”。以及进入党校学习,深化理论、坚定理想;2023年9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归国留学人员理论研究班”结业。

“科技创新决胜未来”,作为科技创业者,陈铿深刻感受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已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

今年,锶珩智能开始参与临港新片区两所高校——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产教融合”建设,并联合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陈铿说,我对临港及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觉得作为一名临港青年海归创业者,应该像父辈们那样满腔热血,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勇攀高峰。(马作鹏 实习生李易泽)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马作鹏、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