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院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成式智慧病历:一键生成大幅减少医生病历书写时间
只要输入现病史就能自动形成病程记录,近日,上海部分医院正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成式智慧病历,全新模式大幅降低了医生的病历书写时间,曾经每份病历起码需要书写十几分钟,质量还不稳定,而今不到半分钟就能“搞定”,极大提高了病史书写效率。
人工智能大模型“嫁接”医疗场景,会带来怎样的颠覆和突破?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深入采访生成式智慧病历的问世背景、应用情况及未来前景。
“一键生成”智慧病历大幅减少医生病历书写时间
医生输入现病史、既往史……不到半分钟,一份规范的电子病历已经形成,医院病房里正“上演”这样颠覆性的改变。“解放了医生,大幅提高病史书写效率”成为最明显的反馈。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和上海徐汇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4家医院已开始应用这种全新的智慧病历。正在进行数据对接即将上线的医院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绍兴市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
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智慧病历自今年三月对接、七月上线,至今应用已有数个月。医院信息科相关负责人杨骁俊告诉记者,智慧病历主要应用在住院部,迄今包括妇科、儿科、肾内科、泌尿科、产科等已广泛普及开来。这些科室具有共同特点,即短期患者需求量大、过往病历书写工作繁琐重复。由于每个科室的病历书写格式、叙述方式各有不同,智慧病历在磨合过程中还根据各科室特色进行个性化修正。
住院场景里,智慧病历都能干点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智慧病历可自动采集患者的“检验、检查”,结合医生给出的“主诉、查体”,综合分析临床数据,运用专业的医学知识,思考医生为什么给出当前的用药,由此生成结构清晰、诊断思路明确、内容详尽的结构化病历。从根源上杜绝医生在书写病历过程中,需要先在脑海中构建病史要点框架,并围绕这些要点补充大量重复的模板化文本信息。
主治医生作为基础工作岗位,每天查房等工作十分繁忙,日常每份病历书写用时起码十几分钟,而今这一工作不到半分钟生成,大幅减少了工作量。与此同时,智慧病历避免了人工劳动易出错的环节,使医生专注于治病,显著提升了病历书写的质量和效率。杨骁俊告诉记者,目前智慧病历集中在浦人民的住院场景,还未拓展到门诊,这是考虑到门诊沟通口语表达多元,口音各异,医患沟通时间尚且有限等诸多元素。
而就在今年夏天,生成式智慧病历在“人工智能+”技术路演相关会议上“亮相”,也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市七医院院长禹宝庆彼时介绍:“路演会”为医院在电子病历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也将继续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服务广大患者。
医企融合实现可普及的“人工智能+”医疗场景
正在普及推广的智慧病历,学名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智慧病历”,它是如何生成的?这背后是一段医企深度融合的探索。记者就此采访智慧病历供应方、壹杰科技创始人黄震。“萌生人工智能嫁接医疗场景的探索,实属偶然。”他坦率地告诉记者,“临床医生聊起重复劳动书写病历是工作中的一大痛点,期待人工智能有方法得以解决。而壹杰科技的合作伙伴张艺,原本是一名执业医师,同时精通IT和编程,出于对智慧医疗的热忱,他自主研发了智慧病历系统。“我们在交流中一拍即合。基于共同的愿景,他全职加入壹杰科技,成为公司智慧医疗事业部的负责人。”黄震说。
据悉,这套智慧病历系统依托岩芯数智的Yan架构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独有的同步学习机制,能够学习并“理解”病历质控规则,适应不同地区的病历书写质控细则和标准。张艺介绍:对于模型生成的内容,系统通过内置规则引擎实现前置化质控,确保病历在产生的源头,即达到形式和内容均符合质控标准和考核要求,同时有效避免人为错误和遗漏。数据显示:目前智慧病历在记录的客观精准度上达到90%以上,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智慧病历的推广,有了初步的技术基础。提供模型基座的“岩芯数智”联合创始人杨华告诉记者,由于系统采用国产自研大模型基座,Transformer架构及国内首款非Attention机制双模型,模型支持调用API及轻量级本地化部署,明显降低了硬件算力成本。正因此,即使计算能力有限的小型医院或诊所也能轻松部署使用,显著减少了投入成本,提高了系统的普及率。
徐汇区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11月上线智慧病历以来,而今已覆盖住院病历的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首次主治记录、首次主任、主治日常查房、主任日常查房、阶段小结、一般病程、出院记录等不同类型的内容生成,大幅减少了当前医务工作者的重复劳动。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个月中旬电子病历2.0版本将继续上线,相比1.0版本,新的系统将更加便捷智能,也能更轻松实现临床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未来将嵌入语音输入拓展至门诊应用等场景
新生事物并非一蹴而就,生成式智慧病历也在完善中不断成长。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应用智慧病历后,运维工程师每周开展1-2天现场支持,除了全院性的病历书写流程和格式外,不同专科还会针对自身科室独有的病历书写需求,列出特殊要求以供工程师进行个性化的专科配置调整与处理。
一边改进一边完善,据统计,浦东人民医院智慧病历上线至今,一个专科提出的相关特殊需求可能在几条到十几条不等,这些需求基本在1-2周时间内可以处理完并反馈到需求提出者或使用者,一个科室上线一个月后基本可以稳定使用。杨骁俊说,智慧病历尽管只是临床医生的辅助,但基于智慧病历的数据,今后将对医院开展DRG/DIP策略优化提供重要支撑,对医院CDSS临床支持系统也有显著帮助。
“人工智能+”医疗场景还有许多潜在空间值得开发。张艺说,此次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支持各类医疗应用的无缝集成与快速升级。通过“热插拔”式的功能模块添加,未来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增值服务,如语音转病历、AI辅助诊断、患者健康档案管理等,轻松构建起全面覆盖医疗服务全流程的信息生态系统。
据透露,明年一月智慧病历还将嵌入“语音输入”等模块,以此拓展门诊应用场景,专家最后透露:可以想象,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学习,掌握足够的知识储备,未来门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医生也能轻松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电子病历书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