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七日谈|进博会之热折射开放发展吸引力
上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进博会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吸引了1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00家展商,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
走过七届的进博会,平台作用、溢出效应愈加凸显。“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热度,不仅体现在办展数据上,也体现在各个展区展台上。
食品和农产品展区,多个展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观众争先品尝国外运来的高品质牛肉、海鲜、水果、红酒;汽车展区,能在天上飞的“未来出行”交通工具最为吸睛,大家排队乘坐打卡;消费品展区,包括服装、家具、运动产品等不少展商,准备了许多崭新的设计和理念,希望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不一般的体验和感受……
解放日报进博会特刊
进博会的热,反映了中国市场的独特魅力。我国2023年GDP超126万亿元,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对不少跨国企业来说,在中国拿到市场份额,意味着收入和利润的保障;对一些中小展商来说,依托进博会平台展示自己的商品,若能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距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便不遥远。
进博会的热,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开放心态。一位巴西客人谈到,1998年刚来中国时,想喝一杯原汁原味的意式特浓咖啡很不容易,但如今随便走到中国哪里都有好咖啡。这样的开放故事,不止发生在一杯咖啡上。日常消费之变,折射思维与态度之变,中国消费者对优质外来商品的认可,反映的是全社会开放、包容的心态,乐意拥抱世界、共享全球。
进博会的热,反映了世界经济的紧密相连。本届进博会,来了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细看他们的商业布局和展品展示,许多都是“全球造、卖全球”。米其林带来的月球探测车轮胎,希望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航天机构合作研发;全球领先的食品和农产品企业嘉吉,在中国有约50个运营点,在上海北京均有全球创新中心;欧莱雅是进博会七届“全勤生”,也是最早报名参加首届进博会的法国企业之一,坚持选择在进博会集中呈现一批全球首发首秀的新品牌、科学成果和创新产品。
今年发布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No.6》显示,在全球经济活动疲软、增长持续放缓、贸易整体表现低迷、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复杂背景下,进博会成为中国与世界创新合作、市场对接、产业相融、规则互鉴的国际大平台。
透过第七届进博会,世界再次见证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见证中国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际行动,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