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顶科协奖含金量何止千万
上海临港滴水湖畔,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全球近300位产、学、研、用各界代表的到来——其中有包括1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50余位海外顶尖科学家、4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及资深科学家、约100位卓越青年科学家,让这里成为学界、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
100多场论坛、报告、交流和专访活动,围绕着“卓越科学 创新致成”的论坛主题展开——10月25日至27日举办的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堪称一场科学盛宴。“消弭科学研究的壁垒和边界”“缩小科学领域的性别差异”“牺牲基础研究会阻断颠覆式创新的可能性”“科学是年轻人推动的”……当论坛落幕、人流散去,科学家的这些话语仍在回响。
面对科学研究的星辰大海,如何才能潜心学术,静水深流?2018年创设于第四届顶科论坛、已颁发三届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正在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门口的雕塑。顶科协供图
初心
科研之路有多难?2013年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在大江东-复旦融媒体创新工作室的专访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后,谢克曼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与人类细胞差别较大,他的研究资助申请最初被研究院驳回。他回忆说,那是一段艰难的时期,但他坚持了下来。
当科研之路陷入迷茫和无助,如何激励后辈坚定前行,秉承科学精神,创造科学成就?
面对叩问,“顶科协奖”——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的诞生,给出了一个中国声音。
以“坚持最高学术水准,表彰重大科学发现”为准绳,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于2021年11月宣布创设顶科协奖,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致力于表彰那些已经获得重大发现、尚未得到顶尖国际科学奖项垂青的杰出科学家。首发创设“智能科学或数学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个单项奖,奖金各1000万元人民币,也因此,顶科协奖成为全球奖励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项之一。
顶科论坛永久会址外景。顶科协供图
顶科协奖评选采取提名制,评选机构分为评审委员会和遴选委员会,均由国际科学界相关学科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由遴选委员会审议所有符合要求的提名申请,产生各单项奖候选人名单;经评审委员会审议,产生获奖者名单;再由顶科协奖管理委员会进行审定,确认最终获奖者。
2022年,首届顶科协奖花落两人: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获得“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德国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获得“生命科学或医学奖”。
这一全新奖项,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带来更高含金量,并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扩大影响。到2024年第三届获奖者产生,已有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比利时、瑞士等国的9位科学家获得此项荣誉。
用尊重和发展科学的“初心”,保障科学家潜心研究的“初心”,顶科协奖不遗余力。
公心
如同科学的无垠探索,顶科协奖的设立,也在尝试为科学家们的创新提供一个“中国机遇”、一份“中国支持”。
2024年获得顶科协奖的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讲席教授乔恩·克莱因伯格说:“顶科协奖是一个年轻的奖项。但对世界而言,它在做一项伟大的工作——借助大型协会活动,更广泛地将科学家聚集在一起,真正促进很酷的合作意识。”
同样获奖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杰瑞米·内森斯说,“诺奖有令人赞叹的历史,保持着‘善于选择优秀科学家’”的纪录,这一点对任何奖项都很重要。顶科协奖也保持着很好的纪录。如果坚持50年,也可以成为同样有影响力的大奖。”
兰迪·谢克曼连续第三年担任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他说,“今年最显著的变化是提名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这个奖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全球影响力正在扩大。”
首届顶科协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2024年顶科协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迈克尔·I·乔丹也透露,“‘智能科学或数学奖’的提名一直在稳步增长,今年在提名期收获了相较往年两倍的提名,覆盖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更广泛的领域。”他表示,相信顶科协奖的影响力将持续增长,吸引更广泛的关注。
2024年顶科协奖获奖者在顶科论坛期间与媒体交流。顶科协供图
不仅奖项的提名显著提升、全球影响力扩大,顶科协奖坚持寻找“科学遗珠”的独特价值观念,也引起更多共鸣,逐渐发挥长期效应。
2021年,风险投资机构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顶科论坛上宣布了这笔“对人类科技的永久性公益投资”——出资5亿元,独家捐赠顶科协奖,且不附加任何冠名要求,期望寻找更多“公约数”。沈南鹏将顶科协奖视作对人类科技进步的长期公益“投资”,期待这一奖项在全球科技前沿发掘并培育最具潜力的创新火种,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蓬勃跃进。
他表示,在中国上海设立的顶科协奖,在方向上与传统意义的科学大奖有了差异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鼓励交叉学科领域的颠覆性成果,通过另辟蹊径甚至弯道超车,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和科学家探索新方法论”。
“科学是第一标准。在科学家眼里,不存在‘美国的物理’‘英国的化学’‘中国的数学’,作为对标国际重要科学大奖的顶科协奖,始终坚持国际性和专业性。”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负责人这样介绍评奖标准。作为创立于中国的科学大奖,坚持科学的标准正是对各国科学家的尊重。众多顶尖科学家认为,随着欧美以外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信这种进步在各类科学大奖中会逐步得到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6年前,上海临港以少有的气魄,拿出宝贵的多元要素资源,科学规划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社区,将临港中心设为顶科论坛永久会址。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负责人表示,红杉中国的慷慨捐赠和上海临港的前瞻性布局,为顶科协的民间性与专业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在他看来,投资科学也许没有短期看得见的回报,这就是真实的“耐心资本”。不同于传统的官方机构,顶科协以其独特的民间性质,更加灵活高效地搭建起了国际科学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无国界的知识共享与智慧碰撞。这种民间性不仅体现在组织架构的灵活多变上,更在于它能够迅速响应科学界的最新动态,确保每一次论坛都能紧贴科研前沿,满足科学家们的实际需求。
顶科协奖的设立初衷,也是激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交流、沟通、协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公心”。
信心
风从海上来。7年间,顶科论坛陆续邀请260多位诺奖得主、近200位中国两院院士、850多位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到上海参会,举办了620余场会议和活动。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2024顶科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上海期待与世界各国顶尖科学家紧密携手、同向而行,共推基础研究突破,共育青年科技英才,共建开放创新生态。
这是一座城市的信心,也坚定着科学家们的信心。
论坛开幕前,今年顶科协奖的两位得主,还陆续走访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发表科学报告并与师生开展交流。首次来沪的他们,对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印象深刻,形容“上海的空气中振动着科技的能量”。
2024顶科论坛举办期间,大江东-复旦融媒体创新工作室对10位与会顶尖科学家进行了专访。访谈中,他们几乎都谈到了沟通交流对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顶科论坛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赞赏。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说,在近几年的德国林道诺贝尔奖获得者会议上,诺奖科学家们往往会聊起顶科论坛,相约一起来上海参会。在他看来,全球还没有一个论坛像顶科论坛这样,集聚这么多国际顶尖科学大奖得主,在一个会场内进行跨界多元的交流。
“形成科学谱系、建立科学传承”的科学文化很难,需要许多科学家一起付出长期的努力。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詹姆斯·罗斯曼表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正在延续科学家的传承和谱系。”
顶科协奖的设立和颁发,从一个侧面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沈南鹏说,“希望扎根上海、面向世界的顶科协奖,能为全球科学交流带来新动力。”
(来源:大江东-复旦融媒体创新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