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杨浦答卷
探索“全龄友好” 让幸福触手可及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5年来,杨浦全区上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成功打造一幕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剪影。即日起,杨浦区政府新闻办、人民网上海、杨浦区融媒体中心推出“人民城市 杨浦答卷”,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图景。
一个全龄友好包容的城区会温暖城区里的每一位生活者、奋斗者。从“一米高度”看杨浦到杨浦滨江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友好”切实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以各年龄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将包容互助和柔性关爱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运行的各个环节里。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作为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近年来,杨浦将全龄友好的理念融入城市肌理,不断构筑新时代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
以校社联动为支点,撬动“一米高度”的广阔视野
人生始于童年,儿童友好是全龄友好的基础和开端。
日前,由杨浦区妇儿工委办公室申报的“杨浦区校社联动儿童友好成长项目”入选上海市儿童参与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了“杨浦范式”。
近年来,在《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顶层指引下,杨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校社联动为支点,着力打通儿童参与的各个环节,为儿童在城市建设、社会生活、校园学习等各个领域真听、真看、真发言搭建起了“畅所欲言”的平台,让儿童真正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人翁”。
今年暑假,来自杨浦的四十余名孩子开启为期两天的友童小记者社会实践夏令营
“儿童友好”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配套,还应该真正从“一米高度”视角去探索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为此,杨浦积极筹建校社联动平台,通过织密多方共建的“儿童友好网”,成功搭建起以学校为基础,社区联动、社会资源引入的儿童参事议事平台,让孩子们通过这个平台脱离“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开拓社会视角,畅所欲言地去探索儿童友好城市的杨浦路径。
“在众多校社联动活动中,儿童充分自由表达对于城市建设、校园和社区生活环境提升的想法,也通过社区实践丰富了他们的眼界和思想。”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副校长周燕君介绍说。在市东实验学校,“小小讲解员”设计了以滨江解说类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通过儿童自己对建筑的探索与理解,写下建筑的前世今生,打造“建筑可阅读”概念。
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创新,从空间改造到服务优化,如今,“杨浦区校社联动儿童友好成长项目”这一平台成功撬动了“一米高度”的广阔视野,帮助孩子们对于学校、社会开启了“新视界”,在校园建设、城区治理方面也碰撞出了更多“一米视角”的火花。
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共创活动在杨浦滨江举办,孩子们跟着同济大学的老师们一起深度参与到杨浦滨江儿童友好空间创建决策、建设、管理与运营中。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仅要认真聆听来自“一米高度”的谏言,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让这些“童言童语”落地成真。
开鲁新村第一小学以“童创美丽校园”为主题,特意开辟出一块小菜地,让孩子们进行设计,并邀请“大观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前来进行专业指导,最终形成以儿童为主导的设计作品。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成果后充满了成就感,此后以“主人翁”的身份更加积极参与校园建设。
此外,由区妇儿工委办指导,社会组织推进政府、社区、学校三方联动,在学校内成立了“友童参事会”“友童记者站”,并由专家团队组建的“快乐童行智囊团”引导学生们以“小主人”身份共同参与讨论公共事务。这些参与讨论最终会形成儿童议事报告,提交至相关部门。
目前,“杨浦区校社联动儿童友好成长项目”所搭建的儿童参事议事平台已覆盖全区12个街道的幼儿园、中小学共计31所学校,并且分年龄层进行参事议事活动的多元化设计。
孩子们积极参与由杨浦区妇儿工委办主办的青少年情绪管理夏令营。
让城市温度“无障碍”地抵达每一个人
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制成的电子导盲犬,在杨浦滨江开启第一次在视障人士带领下的实地操作测试,这也是科研人员为视障人士出行开辟新路的创新探索。
2022年,杨浦对外发布《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这是上海关于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的首部导则,以“毫米级较真”而著称。在这里实地测试电子导盲犬,对于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5月,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制成的电子导盲犬在杨浦滨江开启第一次实地操作测试
今年6月,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城市定向赛暨杨浦区第四届运动会残健融合赛在绿之丘开启。比赛通过残健组队的方式进行,分为肢残人组、视障组、听障组三个组别。考虑到残疾类别不同,组委会针对3个组别设置3条路线,队伍从百年沧桑的工业遗存绿之丘出发,一路欣赏杨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
世界技能博物馆、上海自来水科技馆、渔人码头……比赛过程中,选手们沉浸式感受杨浦四个百年的深厚历史底蕴,在City walk中与时代对话。在杨浦滨江,历史文脉、人文关怀、城市风貌、全民健身交叠融合,杨浦“生活秀带”敞开怀抱,欢迎所有人切实、充分、游刃有余地参与社会生活。
无障碍环境建设,旨在让城市温度“无障碍”地抵达每一个人。无论是坐轮椅的老人、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还是手推婴儿车的家长,都能经过坡道,轻松抵达亲水平台……
6月12日,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城市定向赛暨杨浦区第四届运动会残健融合赛在绿之丘火热启动。
目前,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已实现设施无障碍全程贯通。《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入选全国5类50项无障碍环境建设精品案例;《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一批)。
如何提升滨水空间的“共享性”?杨浦滨江将继续“做加法”——在5.5公里一期建成段形成“1主7辅”服务驿站系统,让阳光综合服务中心与7个党群服务站、码头等形成党群联动服务机制,在各站点复合增设无障碍服务功能。“无障碍”的理念文化与设计规划,将为全人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杨浦滨江阳光综合服务中心
让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从“空间友好”逐步迈向“服务友好”,从“儿童友好”到“全龄友好”,杨浦正是在用一点一滴的细微改变,让城区变得更宜居、宜业、宜游。全龄友好的杨浦正让幸福变得触手可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