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2站3小区齐聚8米双向马路,交通堵点三年难破如何解?
人民网上海10月23日电(记者董志雯)校园门口交通拥堵,既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又连接着孩子、家长、社区居民,如何有效缓解校园门口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10月22日下午,一场聚焦“8米双向马路的交通堵点”为主题的“人民城市·人人议事厅”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在平凉路街道举办。
出行的“烦恼”,“定时拥堵”如何解
1所学校2个终点站3小区齐聚怀德路上这小小的8米双向马路,我想问问大家是不是一直以来都备受出行困扰?主持人一开场,开门见山抛出今天讨论的议题。话音未落,议事现场居民群众纷纷“抢话筒”。
位于平凉路街道辖区内的怀德路与杨树浦路交叉口,一边是80路和960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一边是上海市十五中学,周边还分布怀德路287弄等3个居民小区。上午7点上学和下午5点半的放学高峰时间段,马路两边停有待发车的公交车、接送孩子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急需出入小区的居民私家车,双向道两个方向来往的车辆只能在一条道上通行,不仅堵车又“堵心”。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新旧的冲突,哪里寻找平衡点
校园周边的道路拥堵是一直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自2022年开始,平凉代表团代表听取周边居民及学校师生的意见并实地考察了80路和960路公交车终点站,连续三年以大会期间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的形式提出希望将该站点移位或重新规划路线设立站点,但由于法律规范及附近居民不同意车站搬迁等争议一直存在。
“根据上海市《公交场站规划用地及建设标准》规定,一类区域一条公交线路首末站的用地面积为600-900平方米,杨树浦路但东路东南角的用地面积不足以满足两条公交线路首末站用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及时向居民群众解释为何站点迟迟未能搬迁。“目前两路公交线路长度已远超《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对内环线内公交线路的长度原则控制在13公里以内的标准,影响到准点率等服务水平,不宜再延长”。
新规定与老办法的冲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解决这些冲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这里不仅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学的规划,更需要充分的沟通和合理的过渡。
城市的治理,要下足“绣花”的功夫
城市治理是否精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十五中学周边道路拥堵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关系着学生的大安全,其中涉及城市规划、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公交站点是否搬迁、如何搬迁,还需要统筹考量。
区人大代表苏晓毅建议政府职能部门、人大代表、学校、物业、社会组织和区域企业等多主体联合,搭建联合治理小组,共同“出钱出力”。同时,在提升“标识度”的语境下,释放各种资源,建立后续支持跟进体系,做好精细化治理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合。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表示,公交站点搬迁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城市更新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用好民主的力量,代表的建议机制,实践探索出一条城市治理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相互赋能之路。
公共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的,但也不是说一定要把解决路径全都盘清楚再推进。“站点无论是搬迁还是取消,都不是马上可以解决的,当下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城市治理的精细度,通过政府、社区、学校共治和自治,最大限度缓解十五中学周边拥堵问题和安全隐患”,现场的人大代表给出建议。
在这场人人议事的大讨论中,政府相关部门与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畅通流动和共享,共同为校园周边道路拥堵这一难题出谋划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表示,作为城市管理者需要像使用绣花针一样,以精细、精准的态度和方法去雕琢这座城市,下一步将结合滨江土地收储和城市更新,优化公交枢纽布局和推进建设,为减少公交站路停靠创造条件,同时持续加强公交车辆停放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区域公交服务和交通环境,让城市更有韧性、更加宜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