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教育| 科技

复旦学科布局补齐“拼图” 成立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2024年10月14日16:41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成立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复旦学科布局补齐“拼图”

昨天,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成立,我国天文学科方向领军人才袁峰担任中心主任。

“天文学探索宇宙中天体起源、演化以及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关系人类本身的重大问题,催生了最早的科学革命。”袁峰告诉记者,天文学在国家学科发展布局中占据基础地位,一直都是基础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产生了各种交叉学科如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天体化学、天体生物学等。

天体中的极端物理条件为科学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来检验广义相对论等基本物理理论,对星系和宇宙的研究则带来了物理学的两朵“新乌云”——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问题。探索宇宙所发展的天文技术是国家尖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文学在国际上备受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重视,天文学创新水平已成为大国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

“天文学在我国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袁峰说。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将天文学作为重点基础学科发展,建设了郭守敬望远镜、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中国天眼”、“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等一大批重大天文观测设施,每个设施的投入都在几亿元到几十亿元量级。中国在国际天文界的参与度日益提升,比如深度参与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国际合作项目。

然而,不管是相较欧美发达国家的天文学还是我国其他的基础学科,我国的天文学研究人数比例都偏低。为此,教育部等五部门去年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理科学科专业布局。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综合大学,复旦大学“数理化天地生”6个基础学科中,唯独缺天文学。天文学,成为复旦大学学科布局优化亟需的一块“拼图”。

“我们计划在两三年内,建成一支由8—10人组成的精干研究队伍,达到学科发展临界质量。因为只有科研人员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具有较好的影响力、相互之间才能产生有效的合作。”谈及未来,袁峰踌躇满志。

据介绍,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将围绕高能天体物理、星系形成与演化、宇宙学、计算天体物理、时域天文和系外行星形成等研究方向发展,研究手段包括理论、数值模拟以及观测等。复旦大学物理系有着优质的本科生资源,每年有50余名本科生毕业后在本系读研深造,目前已有35名物理系本科生加入了中心各课题组。

“我们希望为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跨学科协同创新提供更多可能。”袁峰说。

2019年,为人类拍下首张(超大质量)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组获“科学突破奖基础物理学奖”,347位获奖成员中有不少中国科学家。袁峰正是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发起人之一。

今年54岁的袁峰,曾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副台长,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他建立了黑洞吸积外流理论,发现黑洞吸积流中的绝大部分物质最终无法落入黑洞,而是以外流的形式逃逸。这终结了该领域长达十余年的争论,并成功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星系中心黑洞的光度很低。该工作解决了吸积理论中一个“特别困难”的基本问题,被评价为具有“开创性”。(记者 黄海华)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