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从一根“秀带”到一城巨变,上海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巨云鹏
2024年10月09日17: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这五年”系列观察①

编者按: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赋予上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使命。2022年10月,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成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指南。五年来,上海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人民城市理念贯彻落实到城市发展全过程和城市工作各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城市治理现代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美丽上海,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鲜明主题,着力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实践地,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今天起,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大江东融媒体工作室推出“‘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这五年’系列观察”,敬请关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上海杨浦滨江,秋日午后。茂密的绿植间,不少市民和游客在休憩、散步、骑行……路过滨江杨树浦水厂段时,许多人会在这句话的雕塑前拍照留念。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三年后,这一重要理念被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在上海,“人民城市”对市民来说,是种种真切和直观的感受:

看见路面积水、违规施工,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反映,有回应、能解决。

办事要开证明,不用线下排队,更不用求人盖章,在手机上打开“随申办”,几乎所有大小事情都能办成。

在外找不到垃圾桶,就将手上的垃圾一直带回家,分类投放,不弄脏城市道路。

杨浦滨江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博览带”。

……

上海杨浦滨江。杨浦区供图

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五年来,从杨浦滨江到上海全市,从一根“秀带”到一城巨变,上海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引下不断追求卓越,人民城市的底色更加鲜明、发展更有活力。

规划:以民意绘发展蓝图

上海依水而兴。黄浦江、苏州河从城市中蜿蜒而过,是鲜明的城市标识。

一江一河两岸,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记忆,曾遍布烟囱、塔吊、铁轨、厂房、仓库。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滨江沿河的工厂逐渐关停,留下不少工业遗存,还有中心城区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

放眼全球,任何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滨水岸线都是优质资源,随之而来的往往是高密度开发,建设顶级酒店、高端商场、豪华写字楼……但上海“不走寻常路”,首先把最宝贵的资源向人民生活倾斜,将最优质的供给为市民大众服务。

“把人本价值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取向,作为改进城市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标尺,作为检验城市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2020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更多公共空间、绿色空间留给人民,建设好‘一江一河’,建设好‘生活秀带’,让市民更加便捷地获取公共产品、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徐汇区组织滨江沿线单位为人民城市建设献计献策。资料图片

杨浦滨江,钢筋铁骨的吊轨改造成了花车,绿意盎然;徐汇滨江,旧厂房成了美术馆、绿地,人们带着宠物来露营;普陀“半马苏河”公园里,儿童游乐场趣味十足;苏州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园优秀历史建筑群,对市民游客全部开放……“看得出,这里的人们很快乐,生活很有品质。”站在黄浦江边,一名外国朋友感慨,上海留出最好的地段、提供最好的环境来服务市民生活,“令人赞叹!”

这是以民意绘发展蓝图、以民心定发展目标的自然结果——在城市各项重大规划中,上海坚持广泛问计于民,充分吸收社会意见和建议。2021年,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编制期间,上海“开门办规划”,组织市区两级开通线上线下“十四五”规划公众建言平台,共收到建言2.3万余条,“‘十四五’规划市民大家谈”“市场之声——企业家共话‘十四五’”等活动接连举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被充分吸收并体现在规划思路和举措之中。

在社区,规划设计更是由市民做主。《2024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明确,在社区规划编制、“人民坊”设计竞赛、重点惠民项目建设等工作中,通过事前“征询会”、事中“协调会”、事后“评议会”等方式,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打造成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的共治平台。

建设:以民心筑美好家园

“我区拟在三门路设置跨铁路南何支线与北杨支线以及南泗塘河道的临时钢便桥,建成后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努力缓解铁路以东地区约1.2万居民的出行难问题。”

2022年8月,虹口区政府对市人大代表谢榕榕的一则建议作出答复,承诺要造一座桥。

这座桥的故事,要从旧改动迁说起。三门路铁路线附近的彩虹湾,是虹口区的一大保障房基地,随着大量居民从各个旧改地块搬迁而来,这里的学校、医院、菜市场等配套设施也陆续建成。设施完善了,但住在铁路线东侧的居民发现,虽然离配套设施很近,却因为铁路等阻隔,出行要绕一个大圈。

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将市民盼望写成建议,成为政府部门的一道必答题。历经近两年的勘察、设计、建设,今年9月,一座长126米、配备无障碍电梯的天桥落成,被命名为“长虹桥”。此前出行难的居民,通过这座桥步行前往医院,时间从50分钟缩短到了10多分钟。

桥的坡度很缓,方便了轮椅人群出行。类似的“小细节”,让居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故事,在上海人民城市建设中,正在广泛而密集地发生。

普陀区“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王初摄

走过淮海中路,会发现上海音乐学院的围墙已经消失,可以和这座艺术学府“零距离”接触;漫步苏州河畔,步道平坦,植被葱郁,夜鹭在水边“排排站”,与人共享城市空间;遍布全城的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休息站,方便骑行累了的外卖员、快递小哥随时坐下来歇一歇、喝杯水。

这些场景的背后,是五年来上海各项民心工程的扎实推进:49座人行天桥有了无障碍电梯,新增321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各类托育机构达到1277个,一批“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成,为在上海打拼的异乡人提供“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

民心工程中,关注最多、难度最大的无疑是旧改。

十几平方米,就是一户人家,屋子低矮、房间昏暗,白电线被油烟熏成了黑灰色,几家人共用的厨房里,一面墙上挂着3只水表。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这曾是蕃瓜弄小区居民每天面对的生活。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就把旧改作为重要的民生项目和民心工程。历届市委、市政府接续奋斗,用30年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并紧接着将城市更新重点转向更难啃的硬骨头——“两旧一村”,下决心解决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小梁薄板等不成套职工旧住宅改造,以及“城中村”改造。

“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生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4月20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走进蕃瓜弄小区调研,要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充分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共同努力推进旧房改造、建设美好家园。

2023年,上海全面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提前1个月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年零星旧改完成12.3万平方米、4084户,旧住房成套改造完成29.6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新启动10个项目。

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2024年,上海计划完成旧区改造12万平方米、4000户,截至8月底已完成6.7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旧住房成套改造31万平方米,截至8月底已完成21.17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目标从原来的10个进一步提高至21个。

治理:聚民意解发展难题

上海有个好政策,特殊救济对象和低保对象到医院看病,住院时可以免收押金。但美中不足的是,办理手续时要求提供纸质证明,市民要先跑医院看床位,再到街道开证明,再回医院办手续。

“有位老人,一年住了五次院,每次看他颤巍巍地来开证明,我就心里发酸。”这是徐汇区天平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的心声。

带着为群众解难题的想法,去年4月,徐汇区两名基层干部给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去信,建议优化流程、改进工作,进一步方便困难群众就医。

一份人民建议,带来了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启发,一场消除“证明烦恼”的改革随即深入开展。

有关证明实现电子化。资料图片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证明、特困人员证明、定期定量生活补助对象证明、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证明……均实现在线申请、手机“亮证”,不用市民再多跑路。更进一步,一个新的词汇逐渐为市民所熟悉:免审即享。

今年5月1日起,上海给65岁以上老人发放的老年综合津贴“小红包”,改变原来的申请办理方式,对到龄的老年人,后台通过大数据的比对,通过“随申办”直接推送,这笔钱将会直接汇到老人的账上。

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政府部门转作风、出新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这在上海蔚然成风。

中远两湾城小区建于本世纪初,多是高层住宅,有1.1万余户居民,是上海内环线以内最大的纯商品房住宅小区之一。20多年过去,电梯老化,故障频出,影响居民出行。

从法律上看,换电梯属于居民楼公共设施更新,需要由居民自主发起、自主运作。

中远两湾城小区所在的宜川路街道,以党组织引领搭台,开展楼事楼议,汇民情、集民智,通过收集需求、共同研判、投票表决等议事协商方式,规范流程、形成共识。小区的206部老旧电梯,逾九成应居民要求启动更换。由此形成的《普陀区既有住宅更换电梯软法指引》,覆盖小区换梯全流程,为以后有类似需求的居民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2024年7月,中共上海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迈出新步伐,把人民城市理念更好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研究出台新一轮人民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努力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今年国庆节前,“人民城市·我的城市”专场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在杨浦区举行,标志着上海“人民城市”专项征集系列活动圆满收官,累计收到人民建议2.7万件。在活动现场,来自科创企业、高校园区、新就业群体等不同领域的市民争相起立发言,讲述他们与人民城市建设的故事,为城市发展谈愿景、提建议。

此起彼伏的发言与回应声中,有一个共同的朴素愿望:上海,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更要当好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实践地,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