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启用,迎来首批入驻企业
武宁路是普陀全境创新含量最高的一条路,它贯穿普陀东西,辐射南北两翼,连接沪宁高速,周边集聚了2所985高校和16家知名科研院所,近百家科创平台、近千家科技企业,具有协同创新的天然优势和良好生态。
9月26日,这条路上一个全新的科创地标——“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亮相启用,迎来首批入驻企业。据介绍,“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是普陀区重点打造的兼具“硬核科技”超前孵化服务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辐射带动能力的“科技摇篮”和潜力企业培育的加速器。一期载体位于武宁路与中宁路路口东南角(武宁路801号)4-6层,是G2高速入城口的重要节点,与轨道交通14号线中宁路站无缝衔接。
“创新里”周边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正在建设的武宁公园让创新里实现“推窗见景”,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触手可及的生态空间;中海环宇城MAX、山姆会员商店则提供了多元的商业配套;而中海中心6栋超甲级办公楼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后盾,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未来,“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将逐步覆盖区内符合条件的楼宇、载体,助力更多“种子”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创新里”装修设计在传统分隔多个办公单元基础上,扩大公共空间的面积,为企业提供共享会议室、共享工位、休闲区及展示区等。
“创新里”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其中共享空间约680平方米,可满足20余家初创企业的“拎包入驻”的办公及展示需求。此次入驻初创企业16家,覆盖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新材料、光刻胶等产业领域。
上海踏沙行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国际版AI视频生成产品PixVerse在智源研究院的全球文生视频模型评测中排到前三。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上肢康复机器人已在十余家医院得到应用,是国内唯一一款实现了从医院到居家场景全覆盖的智能上肢康复机器人产品。
上海三开尔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数据中心热管理方案的空间辐射制冷技术,拥有业内首创且唯一的多地理纬度空间辐射传热技术实验舱。刻优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创业团队来自美国陶氏化学的EUV光刻胶项目,所掌握的光刻胶相关技术不仅在国内非常稀缺且急需,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前列。
为进一步打造“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蓬勃发展,现场,普陀区为“创新里”入驻企业送上精心准备的科创、人才、投融资等方面政策卡,并发放服务指南,让企业享受到来自政府、专业机构的系统集成服务。
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楼宇党组织+楼委会”楼宇党建治理模式,指导曹杨新村街道在企业入驻时,同步成立创新里党支部和楼委会,其中楼委会设委员9人,人员组成从创新里管理方、企业方代表到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楼事楼议、首问接待、一楼通办和楼社联动4项工作机制为楼宇的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实现诉求“一口式”受理,问题“一站式”解决,实现楼宇融入社区、治理双向奔赴,架构起能够全面链接新兴领域、全程覆盖、全域发挥作用的组织体系。
在楼委会共享空间内,设置了一站式接待台,曹杨新村街道成立“创·有你”楼宇志愿服务队,形成“聚力领航”红色小分队、“你呼我应”橙色小分队、“联创同行”绿色小分队等服务维度,和区域化党建联盟单位组建成“3+X”,形成双向流动、多方拓展的楼宇治理新格局。
现场,普陀区书记姜冬冬书记启封“码上应”邮箱,这是多元主体为创新里聚资源、解难题、共发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托楼委会的联动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个诉求集中收集-处理-解决的“窗口”。
同时,在楼委会共享空间内,区委社会工作部还携手区税务局共同打造了“创新里社会共治点”,通过放置离厅式自助办税终端和“一网通办”设备终端,为驻楼企业及自然人提供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在楼宇内探索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新模式。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区级“人才蓄水池”,构建金字塔型的人才队伍,普陀区人才工作局、团区委、区科委在创新里设立“靠普”人才学院青年分院,通过实体化运作,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链路”的课程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读书会、路演、主题论坛、沙龙活动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