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丨上海书展:城市文脉奔流,在这跨越21年的坚固河床
我爱读书,我爱生活。
8月14日至20日,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与读者朋友再次相见。
今年是第20届上海书展。作为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2024上海书展共吸引全国19家出版集团、360余家出版社携16万余种精品图书参展,打造了一场全上海乃至全中国读书人的盛大聚会。
8月14日,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王初摄
自2004年始,上海书展初创、壮大、升级、拓展,成长为我国年度重要图书新品首发地、面向个体读者的阅读风向标,全国最具影响的图书展会之一。21年20届,在申城盛夏如约而至,上海书展是主办方办展响起的闹钟,是市民阅读自我提醒的生物钟,是爱书人一年一盼的节日……
城市文脉,奔流在这跨越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坚固河床,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向,与城市发展历程同步,与全国及上海出版发行领域的日新月异同行。
同好书相遇
我们永远需要一本好书的慰藉。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是好书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炽热阳光下的上海展览中心,2024上海书展人流如织。展台上方,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话语标牌:“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毗邻的,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吐槽”:“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呃……是内心的小人跳出来,还是身边的朋友刚说过?
这里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说,本次书展译文社做了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将简单的卖场式“人找书”改变为兴趣导向的“书找人”,“我们希望在书籍和读者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让彼此之间心灵相通。”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展位以“一本书就是一个起点”为主题,灵感来自于今年的重磅好书——《八十本书环游地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该书作者、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大卫·丹穆若什,正是以八十篇文章、八十本书、八十堂“文学课”,绘制出世界文学的广阔图景,希望将读者带向更广阔的世界,开启一段途径世界各地的“纸间漫游”。
21年来,社会面貌急遽变迁,书展也面临着一轮又一轮外界冲刷,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从一次元到二次元,从明星潮到碎片化,从传统写作到人工智能……这场书的盛大聚会、阅读的聚光灯,始终谨慎前行,坚守价值基石,让一本本好书,汇聚出悠远深沉的力量,静默向前,滋养万千。
《我的阿勒泰》今年大热。其作者李娟,10年前就曾被邀请从新疆来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她说,“写作其实没什么,就是写呗。”《三体》是“永恒的神”,其作者刘慈欣多次现身上海书展,从鲜为人知到家喻户晓。上海书展,书业风向标,是万万千的读者与有价值的阅读最先相遇的地方。
2024上海书展现场,《繁花》及周边吸引读者驻足。王初摄
2024上海书展,上海文艺出版社骄傲地将金宇澄的《繁花》与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摆在展位最显眼处。这两本得奖无数的作品,当年都是第一时间亮相上海书展,与读者相伴至今。这两朵书展上曾经的浪花,早已衍生出文学之河,岸边风景无数——
10余年前,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繁花》出炉,10余年后,剧集《繁花》从荧屏到线下,成为现象级文化精品,今年亮相书展的,是最新出版的精装本。2022年小说《千里江山图》问世,迄今已有同名评弹、广播剧、话剧、连环画等,影视作品也在筹拍中,今年书展上展出了同名新创连环画。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发祥地,也是传统出版重镇。这座喜爱阅读的城市,有强大的读者基础。2004年应运而生的上海书展,起点就是读者的需求——爱读书,读好书。搭建起写书人、出书人、卖书人和读书人深入交流的平台,上海书展第一届参展人数就超过20万,第二届即有作家余华的《兄弟》成为书展的现象级图书……
回到2024上海书展,依旧是好书云集。书展期间,各方集中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图书,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文件及重点图书,以及获评“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的出版物等,把更多出版精品力作奉献给读者。
作为上海出版单位的“主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参展图书达上万种,其中新书2000多种。除主题出版力作,还带来全新升级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等。集团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五代诗全编》,系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积40年之功,对唐诗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搜集、探究而成的总结性巨著,全50册,超1200卷,逾1800万字,收入诗人近4000名、诗55000余首。8月15日,上海书展将见证这一标志性重大学术文化出版工程成果的问世。
自心灵共鸣
“小说家也许会消失,但故事将永远伴随人类远征,永不停歇地跨越边界。”围绕“故事的边界”主题,首个登台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从不识字但天然会讲故事的外祖母展开讲述,他说,故事的迷人之处正在于置身封闭的过去,却面向高度不确定的未来展开。
8月13日晚,2024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在位于虹口北外滩的中国证券博物馆举行。作为上海书展的特色子单元,创立于2011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是中外作家进行文化交流、文学探讨的重要平台,迄今共邀请近300位中外作家、学者在上海书展期间来沪,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现场,是思想的盛宴,心灵的激荡。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得主、安哥拉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说,他在写作中所做的努力是扩展界限,拓展无知的界限,跨越个体与他人分隔的界限。作家张佳玮说,大仲马将宏大的历史当做钉子,用来悬挂小人物的故事。每个普通人也都有叙述故事的愿望……
此后6天时间里,32位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将在上海,参加“诗歌之夜”以及在上海展览中心、思南文学之家、上海图书馆东馆、朵云书院、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等场地举办的文学对谈和签售分享活动,并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文学爱好者、读者“亲历现场”。
2024上海书展现场,读者选购书籍。王初摄
包括上海国际文学周在内,本届上海书展线上线下活动总数超过千场。包括集中打造“首发”“首展”“首签”,高质量举办新书发布会、名家讲座、作者签售等活动,继续推出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广活动,举办主题出版高峰论坛、上海书展阅读盛典、数字融合出版全国精品展……
不难想象,这是多少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共鸣。每一年,我们都以书的名义相聚,以书的契机心灵相通。
“既然这么多读者喜欢,那就每周办个读书会吧。”2014年,为将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营造的文学阅读氛围持续化、常态化,思南读书会应运而生,成为国内文学名家来沪交流的思想码头、读者心中的理想读书会。10年来,思南读书会举办活动400余期,读者超过8万人次,嘉宾包括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11位茅盾文学奖得主。
许多个周六的下午,读者早早地在思南文学之家排起长队,位置不够了,有人干脆站着或者席地听完。他们与奈保尔、勒·克莱齐奥、阿列克谢耶维奇、彼得·汉德克、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莫言、阿来、王安忆、贾平凹、张炜、毕飞宇、格非、金宇澄、徐则臣、刘亮程等海内外写作者,共同见证了风雨无阻的文学与思想盛宴——这是上海书展的溢出效应。
书展同样烛照未来。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组织及生活方式都带来很大的影响,整个出版业都在密切地关注,积极研判AI对出版业的影响。书展主办方分析,在AI推动下,刚刚进入不久的出版数字化时代又迭代到了出版智能化时代。“它对出版端、发行端、版权保护与交易端以及公众信息获取端实实在在的利与弊,我们都在评估。我们看到AI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更坚信,人类与AI应形成良性互动。”主办方负责人说。
本届书展专门为AI辟出不少讨论空间。2024上海书展首日,“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出版研讨会即在友谊会堂举行。现场,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以大量事例证明,作为传统产业的出版业,完全能通过AI和数字化转型实现增长。回望过去30余年,邬书林看到了信息技术革命给全球出版业带来的挑战,“但其核心价值——传播知识与文化,未减反增”。
上海辞书出版社旗下“聚典数据开放平台”已上线3年。“聚典”还与德国汉学家合作,经7年多开发,于今年在欧洲上线了“汉语辞典总汇”数据库,收录了《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哲学大辞典》等50多种语文辞书和专科辞书,并支持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查检。
“新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出版机构在提升图书、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对外传播渠道,不断探索中国文化知识传播的新应用场景。”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说。
与阅读同行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我读过的书,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回答: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得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液,读书对人的改变亦是如此。
书展,亦是如此。经过20届、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上海书展早已不是出版社卖书、读者买书的传统图书展会,而是上海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一环,是深入每一位爱书人血脉中的组成。
“在上海,书展可能是席卷最多老百姓的节日。”作家毛尖曾这样形容,每年8月,“全国出版社的彩旗在外面飘扬,满头大汗的保安在所有的入口叫着‘没有车位’,全国各地的书迷大包小包进出,每个人脸上写着:我是读书人。”
上海人并不爱自夸,但当听到有作家直白评价上海书展是“全国最好的书展,没有之一”时,还是会真心微笑。上海书展,实打实是这座城市的骄傲,而来到书展现场茫茫多的爱书人,是上海书展的骄傲。
2024上海书展现场,读者挑选、阅读书籍。王初摄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最新品种《北齐书》,在本届上海书展首发。中华书局原执行董事徐俊介绍,连续10余年,上海书展中央大厅都有“二十四史”修订本与热情排队签名购书的读者们的身影,“我们做出版的人,在上海得到的来自读者的感动,远远超过其它地方。每年书展拿出新的修订本,成为我们对上海书展、对读者的一种自觉的责任。”
“上海书展对出版人、对读者和作者的吸引力,超过其他地方。”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编辑徐海感慨。他说,自己多年来在书展现场,看到很多普通市民徜徉于书海中不能自拔,“其中一位普通中年妇女读者拉住不认识的我,让我给她推荐图书,我便极其认真地给她推荐了3本。”
“那些年我们隔着橱窗看《浮士德》、看《忏悔录》,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其实在谈论普希金,我们谈论远方的时候其实在说包法利夫人……”毛尖说,上海书展绝不是一个书的集市,“这是你和最好的自己相遇,你发现,本质上,你爱生活,你爱读书。”
据悉,本届上海书展将发售约40万张参观券。这意味着,有太多的读者,选择让书展切入自己的生活。
每年,太多读书人来到这里找好书,读好书。“说起我和上海书展的故事,我更想把它描述成一段读者与书的相互奔赴。”读者高泽林形容,“对小时候的我来说,书展是一个可以尽情看书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书对我来说,也已经转变成了寄托精神自由的乌托邦。感谢书展与我一路为伴。”
上海书展举办时间处于8月暑期末期,据2023上海书展票务大数据统计,在占63%的上海本市读者之外,外省市读者甚至国外游客借暑期来沪也会光临书展主会场,其中又以苏浙皖三省的读者为多,占比近20%。为此,2024上海书展每天设日场、夜场,主会场和分会场一起,把购书阅读、新书发布、名家讲座、知识分享等形式与市区两级的标杆活动联动起来、深化融合,将阅读融入生活,让城市沁润书香。
书展还特别和线上平台合作,以“#听劝”作为话题,征集各方面对办好上海书展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各方更好地注意细节、提升服务,把属于市民读者的上海书展进一步办好。
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为“书香上海”研墨添香,上海书展须臾不停歇,一直在路上。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