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有戏”安庆连接“福地”上海,黄梅戏“走出去”创新发展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马作鹏
2024年08月11日16:03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恰逢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8月1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安徽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出现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与戏迷朋友们分享了黄梅戏台前幕后的故事。

8月6日至11 日,“黄梅飘香 戏满申城”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韩再芬带领老中青三个梯队的演员集中亮相上海,上演多个经典剧目,展示了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新作为、新气象。

韩再芬(左二)携老中青三代演员和观众见面。

韩再芬(左二)携老中青三代演员和观众见面。

活动现场,来自上海及全国各地的黄梅戏爱好者频频与韩再芬等交流互动。他们当中,既有从外地飞来上海的忠实观众,又有长期关注黄梅戏的耄耋老者,还有刚刚踏入高校的青年学生。

1954年,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在上海首次唱响《天仙配》。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天仙配》搬上大银幕,黄梅戏风靡大江南北。近年来,安庆市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依托黄梅戏艺术节、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等活动,为戏曲戏剧文化交流、戏剧人才成长进步、优秀文化生态涵养搭建平台,持续推动黄梅戏“走出去”。此次韩再芬领衔赴沪演出,也是其中之一。

上海与黄梅戏之间,有不解之缘。韩再芬真切地说:“上海,是黄梅戏的‘福地’。”

观众见面会上,韩再芬清唱黄梅戏选段。马作鹏摄

观众见面会上,韩再芬清唱黄梅戏选段。马作鹏摄

“上海观众接受了黄梅戏的创新”

“20多年前来上海演《徽州女人》,上海这座城市、上海的观众们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黄梅戏的一次创新。”韩再芬说。

在她看来,上海的海派文化展现出的包容兼蓄,让黄梅戏有了一次焕发生命力的机会。彼时,一个戏种的创新往往伴随着两种声音,一是偏于保守的质疑声,另一种则是超前意识的叫好声。在上海演出时,韩再芬与主创团队更多听到的,是后者。

韩再芬在《二十五年来数亲知》一文中,这样回忆那段日子:“《徽州女人》刚刚诞生还没有满周岁的时候,并不顺利,在戏曲圈内引起的非议也颇多,贬褒不一。但是,我们非常冷静和坚持。我们发现,大多数观众对这样的创新是认可的,对《徽州女人》是喜欢的。”

从1999年至2024年,黄梅戏《徽州女人》跨越新世纪,绽放新时代,经过25年的检验和洗礼,被戏剧界誉为黄梅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

图片黄梅戏《徽州女人》剧照。

图片黄梅戏《徽州女人》剧照。

回望25年,从创意诞生到首演成功,从创新争议到久演不衰,《徽州女人》一路走来的历程恰恰印证了这句话——“好的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检验”。

自首演以来,《徽州女人》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剧目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田汉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大奖,韩再芬因此剧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第九届文华奖文华表演奖……

25年是总结,也是起点。韩再芬说:“这台戏的主创团队中有很多艺术家来自上海,居住在上海。上海用一种城市文化激励了我们的创新,创造了黄梅戏的新价值。我非常喜欢这座城市。”

“年轻演员要站稳舞台吸引观众”

“平常,韩老师很细心地跟我们分享舞台经验,在传帮带中让我们年轻人不断学习成长。”2001年出生的青年黄梅戏演员汪晨晨在接受采访时说。

《罗帕记》是黄梅戏传统剧目之一,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它将流行的公案戏演变为一出世俗家庭的伦理戏,唱腔丰富,极大限度地考验着演员的唱功。

青春版《罗帕记》中陈赛金的扮演者汪晨晨,就曾凭借《罗帕记》选场“回娘家”进入新时代“黄梅之星”总决赛,又以一段“一见罗帕痛在心”在总决赛中登上榜首。2022年,汪晨晨首次排演了全本大戏,以生动的演唱和精湛的技巧获得观众好评,收获大批粉丝。

青春版黄梅戏《罗帕记》剧照。

青春版黄梅戏《罗帕记》剧照。

“我常常跟年轻演员讲,你们只需要专注坚守好黄梅戏这个舞台。只有把每一个剧目接好了、在舞台上站稳了,才能去影响更多的人喜欢黄梅戏。”面对传统戏曲传承,韩再芬致力于推动“老带新”,让黄梅戏不断产生新鲜血液、融入时代大潮。

“我想在自己年富力强、还能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逐渐把这个舞台让出来,让孩子们跟我们无缝对接,让观众看到黄梅戏未来有传承人,让观众期待年轻人成长并一以贯之地去看他们的戏。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韩再芬说。

40多年的演出生涯,韩再芬一路走来,看到了戏曲在传承,观众也在传承。

她说:“我自10岁与黄梅戏产生交集,16岁因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登上电视,这些年看到了与我同龄的观众有了孩子,这些孩子也开始喜欢上黄梅戏。今天的观众见面会上,还有观众带着小孩来参加。黄梅戏是在广大热心观众的支持下发展到今天的,我们更有责任面向未来思考黄梅戏的创新与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光彩,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群人在房间里

描述已自动生成

观众见面会吸引了许多青年人。

“创造有生命力的作品并传下去”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黄梅戏作为一个地方戏种一跃成为影响全国的大剧种,《天仙配》功不可没。

2016年,在韩再芬的带领下,青春版《天仙配》面世。几年来,由青年演员领衔主演的青春版《天仙配》在全国巡演,满台青春气息撞击悠扬古韵,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天蟾逸夫舞台在七夕节上演《天仙配》。马作鹏摄

天蟾逸夫舞台在七夕节上演《天仙配》。马作鹏摄

“好的剧目是用心血铸造的,我们要珍惜并传承。”韩再芬坦言,如今多样化传播媒介让观众们有了更多的艺术选择,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更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观众选择,同时精益求精地创作出新作品。

韩再芬认为,曾经传统戏曲开创了很多流派,而之所以产生流派,是依靠每位名家泰斗根据自己的不同条件去彰显特色创造出来的。现在大部分戏曲都缺少这样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创造性,创作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青春版《天仙配》剧照。

青春版《天仙配》剧照。

“因此我希望黄梅戏所代表的艺术是灵动的、鲜活的,与观众之间所传递的思想能够产生共鸣。因为只有这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作品,才能留下来、传下去。”韩再芬说。

安庆是一座“有戏的城市”,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在这里孕育、成长,从这里唱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家喻户晓、蜚声海外的文化名片。谈起“黄梅飘香 戏满申城”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受到观众欢迎,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爱武表示,安庆将在戏曲阵地和人才建设上持续发力, 努力让黄梅戏“唱起来”氛围更浓、“走下去”步伐更稳、“走出去”交流更广,坚持“两个结合”,打造“有戏安庆”,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推动安庆“中国戏曲名城”焕发时代新风采。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提供)

(责编:马作鹏、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