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调研行
品牌上海|又见“228”
“228街坊是阿拉身边的杨浦新天地。”居阿姨话中洋溢幸福感。
黄浦新天地——石库门、杨浦228街坊——工人新村,两地的标签各具上海特色。70岁的居春英以此为喻,意在说明228街坊大有来头。
2024年7月8日航拍的228街坊中心草坪。2023年,228街坊焕新归来,城市更新让老街坊有了新活力。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上世纪80年代初,居春英一家三口搬来228街坊。这是1952年上海兴建的第一批“两万户”工人住宅之一。“我从6平方米的小阁楼住进24平方米的‘一室半’,一开始心里蛮激动。把家具、日用品都摆放进去,还显得空落落的。”她回忆道。
随着岁月流逝,“豪宅”老去,不便与困窘日益凸显,“白蚁、老鼠经常开聚会,饭都吃不下。”2016年,228街坊被列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300多户居民彻底告别共用厨房、卫生间的日子。
搬家那天,居民们在小广场办起了百家宴。看着大圆桌和老街坊,居春英有些不舍,“要是以后大家还能回来,再聚在一起聊聊天就好了。”
提供给青年人租住的人才公寓。人民网记者 董志雯摄
2023年,她们在228街坊又相聚了。社区小广场变成了草坪,共有8幢小楼保留了下来,红瓦素墙、修旧如旧。楼里有理发店、便民超市、社区食堂、咖啡馆、健身馆、艺术培训中心……西北角的人才公寓,甚至设置了“猫咪楼层”,提供给青年人租住。
长白新村发布的228街坊“15分钟社区生活圈”需求统计表。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228街坊改造之前,组织了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会,以收集社区居民建议。”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介绍,很多老街坊提出希望保留228街坊原始风貌,社区食堂、社区服务、健身培训等百姓高频需求,成为228街坊引入更新业态的“指南针”。
7月8日,228街坊居民带着小孩休闲散步。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从“拆改留”到“留改拆”,上海老旧工人新村的更新让城市装得下“幸福”,留得住“乡愁”。228街坊改造在保留街区记忆的同时,增强配套服务功能,成为城市更新叠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板街坊。目前,228街坊正在和上海老字号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未来将推出228“商业+公益”系列品牌,打造百姓“文化会客厅”。
7月8日,在228街坊,品种齐全、价格实惠的社区食堂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用餐。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傍晚,暑热有所消退。不少居民走进228街坊便民超市购物,社区食堂里已经排起队购买饭菜。居阿姨来到健身馆锻炼,几名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也结伴而来练起肱二头肌。
“你们从哪里来?”两位阿姨和记者攀谈起来,“这里生活很方便,周边居民也过来,改造得蛮好。”(刘红、李镭、金煜纯、轩召强、董志雯、孙竞、翁奇羽、胡琳、顾海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