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腾讯发布大模型十大趋势,走向“机器外脑”时代

2024年07月05日20:00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7月5日电 今天下午,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腾讯公布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和落地案例。

目前,腾讯围绕大模型已经构建起全链路的产品矩阵,包括底层基础设施、自研大模型、模型开发平台、智能体开发平台和面向场景的多元智能应用等,帮助企业客户将大模型快速落地到场景中去。

据介绍,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单日调用Tokens已经达到千亿级别,单日调用次数超过3亿,并在云上新开放了混元-lite 256k版本、vision多模态版本,以及代码生成、角色扮演、functioncall等子模型和接口,满足不同企业和开发者的需求。

大模型工具升级,加速落地产业场景

为进一步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门槛,今年5月,腾讯云发布了“大模型知识引擎”“大模型图像创作引擎”和“大模型视频创作引擎”三款PaaS工具,让企业能快速调用大模型的底层能力,构建适合自身场景的应用。

面向想要自己训练大模型的行业客户,腾讯云推出了向量数据库和一站式机器学习平台TI平台等工具。腾讯云向量数据库每日支撑超过3700亿次向量检索请求,可支持千亿级向量规模存储,百万级 QPS 及毫秒级查询延迟,适用于大模型的训练推理、RAG场景、AI应用以及搜索推荐服务,实现企业数据接入AI的效率比传统方案提升10倍。

TI平台提供从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模型训练、模型评估到模型服务的全流程开发支持,帮助企业加速开发,降本增效。在TI平台的助力下,阅文集团、瑞金医院-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等已经训练出了自己的行业大模型。

开源全球最大个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助力甲骨文研究

当天的论坛上,“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宣布将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正式开源。该数据集包含一万片甲骨的拓片、摹本,以及甲骨单字对应位置、对应字头、对应隶定字以及辞例分组、释读顺序等数据。基于该数据集,研究人员可开发甲骨文检测、识别、摹本生成、字形匹配以及释读等方向的智能算法,助推甲骨文研究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

近年来,腾讯持续探索数字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运用前沿数字科技帮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起并推动了AI助力甲骨文研究、三星堆文物修复、国博数字人等多个项目,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遗产焕活。

AI也在持续助力天文探索。2021年,腾讯联合国家天文台发起“探星计划”,基于优图实验室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用AI+云提高探星效率,辅助快速射电暴和近密双星系统中脉冲星搜索。截至目前,“探星计划”从巡天观测数据中发现了3颗快速射电暴、41颗脉冲星。

2024大模型十大趋势,走入“机器外脑”时代

会上,腾讯研究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云智能发布了《2024年AI大模型十大趋势》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发展,大模型技术正成为赋能各行各业的关键。从算力底座、智力增强到人机协作,大模型正在重塑人类社会,成为人类可依赖的“外脑"。

十大趋势包括算力底座、推理分析、创意生成、情绪智能、智能制造、游戏环境、移动革新、具身智能、开源共享、人机对齐等层面。

随着大模型与人机协作的深入,个体创作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个体借助大模型外脑成为“斜杠青年”“超级生产者”,甚至开启自己的“一人企业”。端侧模型的优化将大幅提升提升移动设备的体验,为大模型带来了新的应用入口。在工业领域,多模态通用感知技术正在提升生产力,而游戏与大模型的共生关系为Agent训练提供了新的舞台。开源模型的成熟,为技术共享与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生态支持。最后,人机对齐成为确保大模型安全与治理的核心议题,指引着人类走向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伦理的未来。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