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沪研小分子原创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填补相关空白

2024年07月03日09:34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沪研小分子原创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达成全球权益合作,将填补相关抗癌药物空白

一种针对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的临床前小分子原创新药,由华东师范大学与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发成功并实现成果转化,近期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Supercede Therapeutics达成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全球权益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章雄文表示,“50%—80%的恶性肿瘤患者晚期会发生肿瘤恶病质,这也是导致众多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至今尚未批准过任何一个特别针对肿瘤恶病质的治疗药物。”

所谓肿瘤恶病质,其临床特征是肌肉萎缩、脂肪降解,导致体重显著降低,在病程后期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死亡。肿瘤恶病质的发生不仅削弱了化疗、放疗效果,缩短癌症病人的生存期,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肿瘤恶病质发生时,血液中的TGF-β家族配体激活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tRIIB,激活各种形式的蛋白质降解,并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团队研发出的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就是一种针对ActRIIB的抑制剂,能阻断这一通路,减少肌肉萎缩,改善握力,缓解肿瘤恶病质症状。

记者了解到,这是目前全球唯一公开描述的选择性抑制ActRIIB信号传导的小分子化合物,填补相关抗癌药物空白。相比传统的大分子抗体药物生产成本高、运输储存条件严苛的情况,小分子抑制剂更适合口服,具有运输和储存方便、稳定性好、膜通透性高等特点,更有利于今后肿瘤恶病质的临床治疗,且预计市场价格仅是传统大分子抗体药物的三分之一,让普通患者也能负担得起。(记者 徐瑞哲 通讯员 郭文君)

到华东师大工作前,章雄文在药企长期从事肿瘤靶向药物开发,但他发现肿瘤靶向药物一般只针对单一的某种肿瘤治疗,且靶向药物使用到一定阶段很快会产生耐药性,需要不断进行迭代。章雄文意识到,肿瘤并发症的治疗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正是能够造福广大肿瘤患者的研究方向。

十年来,他率领课题组对肿瘤恶病质的发病机制、新靶点探索与药物治疗进行长期探索,先后筛选评价了多种小分子化合物、中医药及其活性成分对肿瘤恶病质肌萎缩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研究。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