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拨穗赠言,大学校长们“最后一课”的话温暖有力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姜泓冰 池淑雅
2024年07月01日16: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各高校用隆重的典礼送别2024届毕业生。

骊歌唱响,拨穗礼成。

毕业季,上海各大高校的毕业典礼,如同为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同学们上的大学时代的“最后一课”。作为高校掌门人和迎来送往一代代青春学子的过来人,校长、院长们送给毕业生的寄语,情理交融、语重心长,不仅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一位校长这样描述2024届大学毕业生:他们在求学期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见证了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斗,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到2035年,他们刚过而立之年,当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到本世纪中叶,他们时值壮年,正是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对这使命在肩的新一代,大学校长们有哪些特别的期望和嘱托?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左)、校长金力为2024届本科毕业生拨帽穗。

创新、创新、创新!探索无限可能

“让创新成为生活方式”,是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学校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的主题。

“一个月前,我默默向老同事钟扬教授祝福‘60岁生日快乐’,多希望耳顺之年的他能听到。”金力追述了“时代楷模”钟扬教授火热而精彩的53岁人生,引用他的话——“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来提醒00后们:走出“不知”困惑、“不安”境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像钟扬一样有“不知足”的创新奋斗。

面对行将毕业的研究生们,金力校长以“用创新写好自己的‘无字之书’”为题送上寄语。在他看来,知识分子的天职、知识分子的人生,注定与“创新”紧密相关。他分析了用创新写好“无字之书”、走好人生之路的三重境界:第一重,脚下勇探“无字之境”;第二重,手上善解“无字之题”;第三重,胸中甘立“无字之碑”。值得一提的是,金力还将校友和母校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定义为是“命运共同体”,也是“创新共同体”。他说,“创新路上,母校永远守望大家、支持大家、服务大家。”

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以“突破人工智障,炼就智慧超能”作为临别赠言,和毕业生具体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怎样与时俱进、走好创新之路。在他看来,面对人工智能,年轻人更要时刻铭记要成为独立自由且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用全面而多样的思维能力超越知识无限的人工智能,在人类新文明的曙光中获得幸福。

华东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生在典礼现场。

创新、创新、创新……这是大学校长们登上2024年毕业典礼讲台上最集中的话题,也是最殷切的期望。

“希望你们在锐意创新中探索无限可能!”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希望毕业生们将创新作为人生信条,“将创新养成习惯、融入日常,无论是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还是追求事业上的大目标,它能让你开辟独特的路径,为社会创造独特的价值。”

“勇立潮头,做创新创造的引领者”,是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对毕业生们的期待,“惟创新者才能行稳致远。要建成现代化国家,要过上幸福生活,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从分析“以创新和变革为典型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开讲,围绕创新和卓越两个关键词,对毕业生提出了三个期望:志存高远,在胸怀家国中定位卓越追求;开拓进取,在守正创新中抵达未知之境;笃行实干,在自我超越中成就非凡人生。他鼓励同学们走出局限思维的“洞穴”和“信息茧房”,时刻保持“看见”的能力,勇敢应对每一个挑战,在内外兼修的探索中实现“吐故纳新”和自我超越。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技术带来的快速变化和各种不确定性,校长们的讲话既有远见也有迫切体会,深知从智能制造到绿色能源,从生物医药到数字经济,当下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来推动发展。而每个年轻人踏上社会后的事业发展与命运际遇,也都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正像一位校长说的,“如何跟上时代步伐,用创新引领发展,是每一位有志青年面临的时代答卷。”

上海大学的毕业生表达对母校、对未来的祝福和憧憬。

服务“国之大者”,书写人生华章

“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交大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对2024届毕业生提出了这样的期待。如此宏大的目标,如何做到?“第一,敢为人先。第二,与日俱进,积蓄力量。第三,海纳百川,在兼容并蓄中影响和改变世界。敢为人先者不畏,与日俱进者不怠,海纳百川者不竭。”丁奎岭说。

虽然“伟大不能被计划”,但丁奎岭强调“伟大可以被积累”。积累的因素,既有对“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的价值追求和“扎根中国、胸怀世界”的坚持不渝,也有“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保持健康的体魄;每月读一本好书,静心体会阅读之乐;每年去一个新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结识新的朋友,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美好明天”的生活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庆祝毕业无人机灯光秀。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做一粒新时代爱国奋斗的种子”。对即将在人生路上发芽抽穗、开花结果的毕业生,郑庆华送上了三个嘱托:做一粒胸怀“国之大者”的种子,在强国建设中播种济世之火;做一粒矢志实干兴邦的种子,在躬身实践中播种青春之火;做一粒引领创新发展的种子,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播种奋进之火。

同样提到数字时代的颠覆性变化与不确定性,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给同学们提出了三个应对之道,一是“厚德”,勇担新时代新征程所赋予的使命责任;二是“博学”,做有强大学习力和行动力的时代先锋;三是“经济匡时”,把握新规律、新理念、新格局。

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设立了宣誓环节。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告诉毕业生的关键词是“梦想”,“我们的人生中,总要不断装点一些念想、一些思想、一些理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之璀璨瑰丽、晕染立体。”即使“月亮”还没来,也别忘记用一个个“灯塔”式的小目标来引领前路。“真理想和好心性都是历经风雨磨出来的,青春作为、青春风采都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展现出来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对医学毕业生们送上“大医精诚”的故事,勉励他们从报效祖国到服务人民,要始终将无私奉献作为人生要求:“奉献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奉献是对心灵的呵护与温情,奉献是对社会的责任与使命。”秉承奉献精神,才能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志存高远,谱写人生精彩华章。

同济大学毕业生与校领导合影。

经得起磨砺,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因对时下一些人群中“掼蛋”之风盛行的针砭而引发关注。大江东工作室发现,在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们针对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和事业走向,在致辞中大都有着精心独特的表达,用以勉励年轻的学子保持初心、砥砺前行,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的寄语是“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方程式”。在他看来,人生就像一道拥有无限可能的方程式,追逐梦想的过程就是解方程的过程。要在初心与目标的“等式”中,将坚持努力作为人生的“唯一解”,也要以勇气和智慧拥抱未知“变量”,直面风浪扬起青春船桨;用笃定之行确定“运算方式”,将“小我”融入“大我”,书写大写的人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名毕业生精心装饰自己的毕业服、学士帽。

身着马面裙的东华大学毕业生。

“希望大家努力成为有分寸的乐观主义者。”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告诉毕业生们,要将持续追问的好奇心、探索新知的求知欲,敢于颠覆的勇气、善于创新的才能,拥抱不确定性、创造变化的价值选择等素养,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当中去学习、成长。

“150-1314-1949”,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送给2024届毕业生的“专属密码”。这些数字里,有著名中药方剂和治疗原则,有学校的本科专业和硕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更有新时代中医人“五术”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有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其谐音则是:“让我念一生一世的1949名毕业生”。

“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要学着做一个不被轻易击垮的人,遇事扛得住、扛得起,经得起磨砺。”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希望同学们乐于做健康“益生菌”,致力于在微环境中提高代谢,输出营养,增强免疫。“只要心怀热诚,再平凡、普通的工作,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都会成为你们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天地……每一份平凡的努力,终将汇聚成奔涌前行的大江大河;每一个人在本职岗位上锐意进取、苦干实干,终将凝聚起国家繁荣进步的澎湃力量,创造出新时代的健康业绩。”

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生欢乐留影。

(本文图片均由相关高校提供)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