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上海将出台大模型赋能制造业方案 预计下半年发布

2024年06月28日08:53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已有30余款大模型通过备案,重型装备钢铁石化企业跃跃欲试

上海将出台大模型赋能制造业方案

经历“百模大战”,AI大模型今年迎来应用爆发元年,场景多集中于金融、医疗、办公、娱乐等,工业领域少有问津。不过,这一局面正被老牌制造工厂率先打破。记者近期获悉,某重型装备企业尝试将制造流程中多变量任务的分析与拆解交给AI Agent(人工智能体)。此外,振华重工、大型石化企业等也已经或计划把制造核心环节托付大模型。

重型装备如发电设备,有着鲜明的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三边”特性,这意味着,每一次改动都会引发工艺、采购、研发、质量等部门数十个环节的连锁调整。过去,有效管理这一复杂过程,需依赖资深老法师进行任务分析和拆解,再将调整指令分发至各环节并确保执行到位。而今,这一困扰制造业多年的棘手问题,已由“数字化老法师”代为解决——它由制造业数字化管理变革服务商羚数智能度身打造,其底座来自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多语千亿参数基座模型书生·浦语。

羚数智能首席执行官郭文蔚介绍,人工智能体能力堪比老法师,其秘诀在于对领域知识和行业知识的深刻理解。羚数智能团队多来自霍尼韦尔、博世、西门子等制造业巨头,“客户基于对我们的信任,愿将精准的工业数据贡献出来,用于技术共创。同时,我们也能迅速与老法师保持同频,从而将他宝贵的制造业经验转化为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借助书生·浦语大模型对高质量工业语料的训练,我们得以打造具有专业记忆力、高效计划力、可自主调用相应系统且能自动执行操作的人工智能体,还可多线作战”。

据悉,人工智能体尤其适用于需多部门协同且对生产质量、成本、交期有严格控制的企业。如振华重工,其海外交付项目众多,每个项目都可能包含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如场桥、轮胎吊、钢结构等,每个产品都需经历工艺设计、国内外采购、多工序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及发运环节,各环节紧密协同、严密配合。由于振华重工同时并行数百个项目,要实时掌控和预测每个项目每道环节的进度与风险,涉及员工数千名,难度极大。而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体,则可触及和跟进庞大项目中每个角落的信息,并以超长上下文对话的方式实现对答如流。近期,羚数智能与上海振华重工基于书生·浦语大模型打造的集团级ETO(面向订单设计)制造交付场景Multi-Agent(多任务智能体),已入围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前30位。

钢铁、石化等流程工业同样跃跃欲试。如化工锅炉,因涉危化品,存在安全事故风险,但锅炉操作师深谙各项指标,极少出错。可惜他们年纪渐长,后续人才面临凋零。记者获悉,上海石化企业正探索采集高质量工业语料并进行标注,探索将老师傅的宝贵经验转变为大模型可执行的标准作业流程。

事实上,化工、集成电路等行业每天都在产生海量高价值数据,却极少被标注、规整和向量化。这令上海流程智造公司董事总经理贺仁龙有些着急。他介绍,在洋山四期无人码头,桥吊司机而今坐在百公里外的操控室便能“隔空取箱”,但如果采集桥吊司机远程操控集装箱的动作数据并“喂”给大模型进行训练,今后就能实现真正的集装箱无人抓取,其逻辑与特斯拉用于电池装配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相同。

截至本月中旬,上海已有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大模型与工业企业应双向奔赴,大模型可在制造场景中收获真正高质量语料,制造领域专家则可扮演大模型训练师的角色。”贺仁龙说,大模型介入制造的效益是可计算的。“由此,我国制造业因人力等要素成本高企而向东南亚等地转移的可能性有望被消解。上海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以上目标也有了实现路径。”

制造业才是AI大模型应用的主战场。据透露,上海正酝酿出台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发展相关方案,预计下半年发布。(记者 李晔)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