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媒体聚焦 | “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奉贤篇之一

2024年05月29日17:55 |
小字号

2021年4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上海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为云南全省,奉贤区对口帮扶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上海奉贤与云南大理江山阻隔,以心为桥,赤诚的心灵在合作的旋律中相互呼应,群策群力。发挥两地在区位、资源等方面的各自优势,扎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让当地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生活的美好、幸福的质感,携手共创发展的崭新纪元。

“太极福地,幸福云龙”

云龙县诺邓古村落景貌

位于云龙县的太极图景观

因沘江水在此地绕成S型湾,俯瞰像是古代道家的太极图标志,被形象地称为太极图。

云龙县城瞰貌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让相距几千公里的上海市奉贤区和云龙牵手走在了一起。

奉贤区挂职干部、云龙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曈(上图右)表示,奉贤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帮扶不松劲、脱贫不脱钩”的政策,紧紧围绕“产业帮扶增后劲、授人以渔强本领”,持续在产业帮扶上出招发力,实施新一轮产业建设项目,帮助云龙县推动乡村振兴。他的主要工作工作,就是围绕着“援建项目落地”和“劳务协作帮扶”展开的。

肉牛产业作为云龙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诺邓镇按照云龙县肉牛产业要求,立足镇情、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把肉牛养殖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之一。

诺邓镇齐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腾辉介绍,公司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代养”的运营模式,带动周边一百多户农户直接或间接从事肉牛养殖产业,通过增加村集体收益、群众的饲草出售和租地收益,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云龙县诺邓镇福堂社区(上图)是大理州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共安置搬迁591户2198人,有白、汉、彝、傈僳、藏、侗、哈尼、瑶8个民族成分。

社区成立以来,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把帮扶产业、沪滇协作与乡村振兴有效地结合起来,引进以生产销售少数民族服装、校服为主的“永福服装生产车间”作为帮扶车间,启动实施物流仓储园区建设等项目。

在福堂社区生活的吴胜光表示,自打搬到了社区,生活设施条件变好了,环境变美了,在家门口就业更不担心赚钱养家了。

云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韦介绍,云龙县积极帮助群众就业创业促进共同致富。通过建设“贤龙劳务驿站”,打造“贤龙”协作模式,按照“技能培训就业一批、就近就地就业一批、自主创业就业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一批”的“五个一批”就业机制落实居民就业,各族群众共同外出、共同工作、共同致富。

检槽乡文兴村委会副主任杨水阳表示,随着沪滇协作资金的持续投入,村里除了特色产业有了发展,村民出去打工的劲头也很足。

走进云龙县的村组院落、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医院学校,目光所及,是村容村貌大变样、特色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提升、就学就医大改善、居住出行大变化……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大美画卷,得益于“百企结百村”项目的实施。近年以来,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响应号召,全面贯彻落实“百企结百村”有关精神,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倾注真情实意、拿出真策实招、投入真金白银,持续在对口帮扶“百企结百村”项目上给予鼎力支持,为云龙县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牢基础、增强动力,全力助力云龙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检槽乡卫生院,只见医生们正在忙着给病人看病,护士们也是忙着为病人配药、挂点滴……检槽乡卫生院院长杨岁明说:“我们卫生院通过这几年上海联和投资的帮扶,老百姓看病就医环境明显改善,真正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就诊习惯。”

检槽乡初级中学校长杨雪荣表示,联和投资将学校纳入教育对口帮扶重点项目后,不仅通过投入资金改善了学校硬件设施,而且牵线上海科技大学,将检槽初级中学作为上科大支教实践基地,第一批上科大研究生支教志愿者服务活动目前已经展开。

第一中学是云龙县内的一所全日制高中,学校财政十分紧张,图书馆藏书总量有限,无法满足全校师生的阅读需求。今年三月,由奉贤区图书馆、四团镇和部分学校捐赠的七千多册图书顺利抵达云南省云龙县第一中学,给云龙县的学子们带来满满的阅读乐趣。

奉贤区援滇人才、景秀高级中学教师、挂职云龙县第一中学副校长的沈健老师,介绍了如何将东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云龙一中实际特色相结合,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提高。

中共云龙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曈感触地对主持人雨兰说,启民智、育民知、给民需,坚持教育帮扶为核心,将资金力量投入在支持云龙发展教育方面,帮助云龙县改善提升教育基础和人才培养,是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要让群众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来源:上海合作交流)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