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党建工作法实录——
“三高”小区,居民区书记怎么当?
初夏时节,步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藿香路居民区下辖的张江汤臣豪园三期,你能看到:上班的白领步履匆匆,不时冲邻里点头招呼;退休的老人也步履匆匆,追着蹒跚学步的孩童……位于张江科学城繁华腹地,“高大上”楼盘里却不乏邻里亲情,这是居民对小区的直观感受。
张江汤臣豪园三期小区。张江镇供图
多年来,居民区在党总支书记张锋和团队的带领下,通过“三重奏”工作法,以党建引领“指挥”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联弹协奏”,形成三方之间的良性联动。“三重奏”怎么“奏”?一起来看看——
“小区里这么多能人,为什么不为我们所用?”
张江汤臣豪园三期成立于2010年,有小区居民1174户,人才公寓357户。居民多为“高知、高智、高质”的“三高”群体,是典型的中高档商品住宅区。
“我是看着小区建起来的,破土动工时,我在附近居民区担任书记,从筹备这个小区开始就参与进来,一直担任居民区书记至今。”十几年来,张锋见证了小区的点滴变化。
2016年,小区成立业委会后,开始了党建引领“三重奏”的机制探索。
“就拿我们业委会团队来说,非常专业。一位副主任是注册电气工程师,负责社区的弱电督导;另一位副主任是高级工程师,负责工程督导;还有一位委员有国际金融理财师、中级经济师职称,负责账目督导。”介绍起业委会成员,张锋颇为自豪。
除了业委会,小区还有一支30余人的专家顾问团,有大学教授、企业高管、资深律师等各行各业的精英。
小区“三驾马车”和顾问团成员上墙展示。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这样的高档小区,能人肯定不少,但怎样才能把他们吸引出来,为社区尽一份力?
“没什么捷径好走,就是沟通,以心换心,多聊嘛!”张锋爽朗笑道:“有些人最初是拍着桌子进来的,带着问题来反映,我们一听,很有想法很有见地,为什么不为我们所用呢?”
除了“拍桌子”进来的,更有不少成员是被张锋的诚心打动。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当初小区居民因为流浪动物问题起了争执,我在大学里做过相关课题,就敲开了居委的门。”居民叶老师说,“我来谈的时候,没有任何官方身份,就是一个普通居民,但张书记对我的想法很支持,鼓励我们开展居民自治,并力邀我加入顾问团,我就来了。”
主动挖掘、被动结识……靠着“沟通”“多聊”,张锋把“他们”变成“我们”,形成小区治理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有了团队,怎么用?
找个地方让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坐在一起办公并不难,但想让他们的心想在一起,劲使在一处,却并不容易。
如何避免业主上门求助被三方“踢皮球”、让业主和三方彼此互信?小区里建立起三方联席会议制度。
每月召开一次三方联席会议。藿香路居委供图
每个月,三方一起接待业主,面对面收集意见、倾听需求,现场办公、现场拍板,避免相互推诿和信息不对称。同时,还依托新媒体平台,作为日常听取意见和诉求的途径,用张锋的话说就是“让居民少跑一趟路,少走一扇门,少找一个人”。
“平时,邻里邻居的也会找我们反映问题。”叶老师提到,“小区里年轻人多,有些年轻人有意见不好意思去找居委,就可以找我们。”
多年坚持下来,小区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运行机制。
“像我们业委会,分工很合理,有管工程的、财务的、宣传的。办事也有一定之规,比如居民报上来的问题,物业到现场去了解,居委分管工程的委员也要去,物业请维修公司来考察报价,要三方比价,规则很清晰。”分管工程的业委会委员许卫星介绍道。
“有了这支团队,也不能就高枕无忧了。”张锋认为,大家加入进来,没有报酬,全凭一腔热情,但进来后发现,好多条条框框,想做事也不容易,甚至吃力不讨好。“所以我常说,居民有什么想法,我就是第一道防线,不能让大家当‘炮灰’。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一定要守护好,他们才能安心做事。”
“开源节流,必须想办法为小区赚钱!”
在这个小区,有个延续多年的“KPI”,就是每年要为居民办10项实事。办事就要花钱,钱从哪里来?
“开源、节流。”对此,张锋言简意赅。
开源节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方采访下来,记者发现,这还是一位会“赚钱”的书记!
“最初几年,由于管理不善,物业费大额亏损,小区资金入不敷出,保洁、保安服务跟不上,影响环境和治安,也影响业主生活质量。这是现实问题,怎么办?必须想办法赚钱。”谈及想赚钱的初衷,张锋毫不讳言。
于是,张锋带领团队决定开源节流,缩减支出,创造软性收入。
夜晚的照明就是“节流”的切入口。“我们更换了4000个LED灯泡,一年节约用电10万多度。”
光靠“节流”远远不够,还需要“开源”。张锋将目光放到了小区电梯间、道闸口的广告位。“毕竟是高档小区,招投广告还是挺吃香的。”事实证明,这番“开源”是成功的,光是电梯间的广告收益就从一年3.6万元飙升到21万元。
“灯箱柜广告、快递柜广告,哪怕一年1000块钱,我也不拒绝,但有个前提,不能损害居民利益。”张锋说,虽说小区将广告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统一打理,但也要加强把关和审核。
改造后的停车系统。藿香路居委供图
2017年,小区实行地面车辆道闸改造工程,同时调整停车缴费方案。“这是业委会成立后第一次召开业主大会,超过90%的居民参与表决,同意率超过98%。”张锋说。
这个数据,得来不易。
“电子停车系统上线前,我梳理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发给张书记,比如钱怎么收?钱用到哪里?这笔钱还涉及缴税问题等等。有时候发过去都到晚上11点了,张书记永远都是秒回。”顾问团成员、“掌管”着小区里500人大群的居民高先生说,张锋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来解决小区的问题。
可喜的是,改造后的道闸系统和缴费方案成功为小区增加年收益80万元。
小区收益上墙展示。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一套“勤俭持家”组合拳下来,短短两年,小区就打了“翻身仗”,物业管理费从亏损70余万元到盈利近30万元,公共收益结余实现翻番。每年多增加的上百万公共收益,给了小区提升服务、提高品质的底气。
“实事项目年初定,年末居民要‘阅卷’的!”
居民区党总支“指挥棒”下的团队逐渐同频同心,小区资金池不断充裕,应该为小区做些什么呢?
前文中提到,小区有个延续多年的“KPI”,每年要为居民办10件实事。
最初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有居民反映,小区绿化存在枯萎缺失的问题,影响环境美观。由此,张锋觉得,镇里每年都有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小区里是不是也可以有?这种定计划、定目标、定节点的项目安排,可以更好把钱用在刀刃上,居民更有感受度。
那么,每年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就要提到文章开头说的“三重奏”了。具体来说,居委会相当于“钢琴”,发挥协调功能,确保实事项目有序推进;业委会相当于“萨克斯”,突出对民情民意的“收声”“发声”特征,奠定群众基础;物业公司类似于“鼓”,强调服务节奏,提高实施效率。三方联弹协奏,在各自“音域”发挥最大能效。
历年完成的实事项目都会上墙展示,新一年的实事项目也会公开征求居民意见。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实事项目年初定,年末居民要‘阅卷’的,可不能耽误和马虎!”张锋说,2017-2023年,7年完成了70 件实事,包括小区门禁系统改造、地下车库车辆号牌识别、建筑垃圾堆放点改建等。
跟着张锋在小区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偶然间,记者在小区大门附近发现了一栋漂亮的小房子,墙上满是绿植。“这是24小时花园式垃圾房,承担着小区65%的垃圾量,是去年的实事项目之一。”张锋介绍。
改造后的垃圾房。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这么漂亮的小房子,居然是垃圾房,属实没想到!
“居民有空就会送点儿花盆过来,在这里种种花,这个垃圾房已经成为居民交流的一个场所和景点了。如果不说,谁知道这是一个垃圾房呢!”参与垃圾房改造工作的居民叶老师很是自豪。
“张书记确实有办法,这样的环境,才符合我们小区的定位嘛!”社区年轻白领小王点赞道。
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社区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