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启航新质生产力|上海在行动”系列访谈

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当标杆、做样板,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是关键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2024年05月20日09:55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勇争先、走在前。即日起,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启航新质生产力|上海在行动”系列访谈,深度聚焦上海各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开的新探索、新规划,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科技城、汽车城、历史文化名城……这都是上海市嘉定区的标签。

作为上海的产业重镇、制造业大区,嘉定是近十年来全市人口导入最快的区域。面向未来,嘉定区将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又将如何做深做细赛道,提升深耕细分领域、培育产业生态能力?

遥瞰嘉定——新城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全方位的颠覆超越,其主导力量、发展路径、催生机理、质态特征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跃升。对于地方党委政府来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重大使命,也是重大考验。”近日,中共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嘉定区作为全市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活跃、人才资源富集,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汽车嘉定,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

嘉定是国内汽车工业的发源地,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这里诞生,从此汽车在嘉定生根、发芽。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嘉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已成为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研发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产业实力最雄厚的城市。

陆方舟(右三)在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嘉定的汽车产业优势,为培育汽车领域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汽车‘新四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渥土壤。”陆方舟介绍,在产业配套方面,嘉定拥有汽车上下游相关企业4000多家,包括大众、沃尔沃等头部企业和蔚来、理想等新势力造车企业,形成了以行业龙头为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动局面;创新示范方面,拥有24个国家级、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及200多个公共及企业研发平台;文化氛围方面,有汽车博物馆、汽车文化公园等汽车文化阵地,有F1、FE、上海汽车文化节等高能级节赛活动。“在嘉定,既能充分领略汽车文化的魅力,也能掌握到汽车发展的前沿资讯和动态。”

上海汽车文化节期间,汽车博物馆内馆藏跨越百年历史的经典古董车组成巡游车队开展巡游活动。

不夸张地说,汽车产业就是嘉定的“DNA”。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发生深刻变革。如何把握好这一机遇,继续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嘉定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对此,陆方舟认为,要打好“汽车牌”,加快构建以高端产业为引领、新动能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

如今,嘉定已全面构建起覆盖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各环节的产业链条。同时,嘉定还是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和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已集聚新汽车企业60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200多家,包括禾赛科技、地平线等一大批领军企业,并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建成了230.6公里智能网联示范区车路协同环境,拥有自动驾驶车测试及示范应用车辆超700辆、占全市总量的85%,去年汽车“新四化”产业总产出突破3000亿元。“我们将全力建设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示范区,打造更有体验度的城市级自动驾驶智慧出行服务生态。”陆方舟表示。

行驶在城市道路上的自动驾驶网约车

陆方舟透露,除了聚焦发展汽车“新四化”,嘉定还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抢抓新机遇、开辟新赛道,培育壮大新动能,同时持续加力推进存量“四个一批”“智改数转”和“工业上楼”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科技嘉定,打造科技创新“核爆点”

谈及科技创新,在陆方舟看来,嘉定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创新基因的。

早在1958年,嘉定就被命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2015年被确定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在嘉定,既形成了包括“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同济、上大等7所高校在内的战略科技力量格局,也集聚了众多创新能力强、科研实力雄厚的企业,目前企业技术中心达34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527家。嘉定还拥有一支数量充足、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区人才规模总量已达37万,其中两院院士59名,国家级和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嘉定与同济大学共同打造嘉定千亿级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嘉定要充分用好创新基因优势。”陆方舟强调,嘉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协同”上用劲,在“转化”上发力,着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耦合,打造一批硬核科技企业,形成更多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核爆点”,持续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嘉定还在不遗余力打造创新“联合体”。“比如,在集成电路方面,我们打造的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既有整车厂、科研院所、产业资本的加入,也有集成电路产线、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功能平台、芯片测试中心的支撑赋能,能够有效推动各方‘面对面’提需求、搞创新,缩短创新转化链条。生物医药方面,与联影集团共建‘联影小镇’,通过链式发展、集群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健康产业集群,面向未来的企业人才创新家园’;同时加快打造共享实验室平台,通过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降低科技型企业固定研发投入,压缩创新过程、提高创新绩效。目前已汇集各类生物医药功能型服务平台35个、各类实验设备254个。”陆方舟举例介绍道。

嘉定创立“汽车芯谷”

下一步,嘉定将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牵引,立足自身科创资源和产业集聚优势,深入实施“核爆点”挖掘培育工程,着力提高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集中度和显示度。重点是持续放大协同创新效能,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资源,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同时,加快打造院地合作、校地合作两个千亿级科技园,着力推动钍基熔盐堆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的源源动力。

新城嘉定,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嘉定地处上海西北门户,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近年来,通过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新城发力两大战略机遇,嘉定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更加凸显,更加有利于推动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群集聚。

“嘉定要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陆方舟表示,近年来,嘉定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一路破冰前行,实现优化营商环境方案从1.0版到7.0版的迭代升级,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感受度和获得感。同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快嘉定新城和北虹桥“双引擎”建设、不断提升综保区开放平台能级等,做强开放节点功能,更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增强对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配置能力。

嘉定新城鸟瞰图

得益于新城建设的战略优势,2021年以来,嘉定新城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和优秀人才1600多名、急需紧缺人才5000多名、青年大学生1.5万多人。同时,嘉定围绕“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定位,积极承载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科创”功能,加快推进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临港嘉定科技城、虹桥新慧总部湾“三大标杆性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链接辐射长三角的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区域产业集中度显示度不断提升,去年北虹桥税收同比增长44.3%。

作为沪宁发展轴上重要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结合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在去年上海轨交11号线和苏州轨交11号线贯通运营的基础上,嘉定正加快轨交嘉闵线建设,积极推动轨交嘉闵线北延伸、14号线西延伸等重大交通项目落地,并谋划推进安亭枢纽建设,进一步畅通嘉定新城与上海中心城区、长三角兄弟城市的轨道交通联络,率先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嘉定远香湖公园周边夜景

迈上新征程,嘉定正全力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上海新城样板,加快建设“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当标杆、做样板,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是关键,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现代化新型城市的‘成色’。”陆方舟表示,嘉定将把握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展现“奋力一跃”的高度、“百米冲刺”的速度、“蒸蒸日上”的热度,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在服从服务大局中体现嘉定作为、做出嘉定贡献。(图片均由嘉定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