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经济中心

奉贤李窑村用好乡村优势 咖啡店开在一片稻田里

2024年05月11日11:13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奉贤李窑村用足用好乡村优势

火爆咖啡店开在一片稻田里

在某点评网站上,一家位于奉贤区青村镇李窑村的咖啡馆跻身上海咖啡馆热门榜前三。这家开在乡村的“无忧闲院”咖啡馆,有何独特之处?

自然禀赋营造氛围感

从平庄公路拐进李窑中心路,距离李窑村古色古香的牌坊不远处,就能看到坐落在几百亩连片水稻田中央的新中式风格咖啡馆“无忧闲院”。它的选址独树一格,前后各有一个小院,四周扎着低矮的竹篱笆,一条长约50米的小路连接院门和村口柏油路,颇像古装剧里山林深处隐世高人的居所。远远望去,标志性的黄色大鸭梨气球坐在屋顶,在白墙黛瓦中显得十分亮眼。

推开竹篱笆院门,一张张原木小桌椅摆放在碎石子地面上,庭院接壤稻田的一侧扎了两间茅草屋,辅以稻草帘和白纱门帘,仙气飘飘。庭院中央的柚子树上,挂着纸鸢和小灯笼,还有沙坑、网床等游乐设施。咖啡馆内部,四面都做了超大通透落地窗的设计,确保坐在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外面开阔无边的稻田。不少游客选择落座户外,边喝咖啡聊天边欣赏农田风光。

咖啡馆不只卖咖啡,还有围炉煮茶、中西式茶点等选项。孩子们还能体验拔草等田间研学活动。店老板屠华斌介绍,五一期间,咖啡店每天要接待超150桌的客人,相当于每天全场翻台五次,其中将近八成来自上海市区。即便是工作日,店内落座率也能有七八成。

相比咖啡的口味,乡村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氛围感更是不少顾客远道而来的首要因素。一位来自徐汇区的顾客周先生告诉记者,他是自由设计师,经常驱车40分钟来这里点杯咖啡,坐在户外工作一下午。“相比城市咖啡馆的嘈杂,乡村独特的氛围感令人身心松弛,也更能激发灵感。”

屠华斌介绍,过两日,咖啡店外的稻田即将插秧,种上奉贤的彩稻。夏天望过去将会是一片翠绿,而秋天则是一片金黄。收割后,他还将请些艺术家用麦秆做些艺术装置。水稻轮茬时,再种上春天盛放的彩色油菜花,确保每个季节窗外的景致都有看头。夏天店里还会推出“日咖夜酒”服务,把桌椅支到田埂上去,游客们能够坐在室外吧台上,边饮咖啡边欣赏稻田日落,“用足用好乡村农田的优势”。

咖啡流量助推农产品销售

年近40的屠华斌是奉贤本地人,学服装设计出身,做过设计师、开过饭店,中途有8年帮忙经营家里的高端厨具企业,待供应链稳定后,他开始创业。

2022年,李窑村乡村振兴推进得如火如荼,屠华斌看准机会,来李窑村开了农家乐。后来,村里计划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农田重新整合,进行规模化种植,从卖稻谷转向卖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屠华斌关了店,承包下村里1200亩稻田。

农业靠天吃饭,寒潮降温、雨水过多、绿肥不足,第一年屠华斌的水稻不仅产量低,卖得不好,口碑也没做起来,“没人知道李窑村还卖米”。这才催生了无忧闲院咖啡馆的出现,通过打造大米展示空间,以咖啡馆这一年轻人喜好的业态进行引流,带动大米的销售。“只是未料想咖啡馆的人气远远盖过了大米。”屠华斌笑着说。

再过几天,距离咖啡馆不远处,屠华斌利用闲置宅基房打造的特色面馆“村李面”也将开业,除了面条,大米、青村当地的特产和其他村民的农副产品也能拿来卖。“客人远道而来,不能让他们光喝咖啡空着肚子走。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咖啡馆带来的流量助推全村农产品销售。”屠华斌说。

激活农文旅产业潜能

尽管“无心插柳柳成荫”,但在屠华斌看来,要留住这波“咖啡流量”,让它最终赋能农业销售,要做的还有更多。“在村里开咖啡店,如果你只卖咖啡,那一定赔。顾客大老远来不是只奔着一杯咖啡的,他们要的是情绪价值、氛围消费,想全方位感受乡村生活,那我们就让乡村各个角落都活起来。”

坐拥1200亩农田,屠华斌的“咖啡馆+”计划版图很开阔——依托“爆款”咖啡店积累客流,他还要在村里其他闲置土地空间上引进露营、宠物乐园等业态;将菜地大棚改成可供采摘认养的共享菜园;在稻田开展研学活动;在稻田、沟渠里放鱼苗虾苗,供游客垂钓;另外还要做农家乐。一方面给顾客更丰富的乡村游玩体验;另一方面把村里各业态串起来,全方位激活乡村农文旅产业的潜能。

其实,作为奉贤新晋网红村,今年以来,李窑村内已陆续开出三家符合年轻人喜好的融合店,且无一例外都卖咖啡。李窑村干部曹洁告诉记者,这些店的经营状况都不错。

其中一家主打植物美学,以西餐为主,也有专门的窗口卖咖啡。店内外布置清新,随处可见绿植和鲜花,楼上有民宿客房,前后都有大草坪。店老板的主业是花艺和婚礼策划,为了给客户打造更具场景感的展示空间,所以选在自然禀赋优越的李窑村开店。

另一家店改自独门独院的宅基房,轻美式乡村风装潢,楼上民宿,楼下有咖啡、酒、简餐等。投资者是市区一家新能源公司,有固定的社群会员,想给久住城里的会员营造独特的休闲空间。

原生态、交通不便曾是许多人对乡村的印象,但这些年,乡村振兴正在改变这里的面貌。乡村不缺空间,缺的是好的灵感。如今,乡村的活力元素不断增加,使得乡村文旅产业迸发出更多可能性。(见习记者 沈思怡)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