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体鉴宝 | “上帆”今日启航!藏在市标里的航运梦了解一下?

风启上海,扬帆海上
今日,又一代表上海城市形象的景观赛事
2024上海帆船公开赛拉开大幕
今天,小体就带领大家一同去探索
藏在上海体育博物馆里的帆船运动记忆

水上比赛服(徐莉佳)
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二展厅内,展有一件水上比赛服,由上海运动员、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捐赠。2008年,年仅20岁的徐莉佳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在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奖牌轮争夺中,她成功夺得铜牌,获得了中国帆船帆板队在北京奥运会的第一枚奖牌,帮助中国队实现了奥运会帆船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成功夺得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帆船赛项目冠军,这也是中国帆船史上的首枚奥运金牌。值得一提的是,助力徐莉佳成功夺金的这艘帆船,现就陈列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三展厅内。
藏在市标里的航运梦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帆船运动发展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上海的城市徽标“五桅沙船”里就能感受到上海与帆船的深厚渊源。

上海市标
1873年,近代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苏州河口上外白渡桥的前身——公园桥竣工,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上海杯”帆船赛盛大举行。
19世纪下半叶,随着上海的开埠,传统的沙船面临欧洲新式双桅帆船的挑战,日益繁忙的通商需求造就了更多的新式船只。商人们忙于生意之余,建立帆船俱乐部,组织帆船赛,给忙碌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每次比赛不仅船员和观赛者盛装出席,船只也会被打扮得漂漂亮亮,成为黄浦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北华先驱报》(老上海的英文报刊)上的头版位置永远有帆船赛的信息公示,由位于外白渡桥口的SYC俱乐部(Shanghai Yacht Club)组织举办的帆船赛事赛程清晰明了,赛事频繁,安排得当,单一个秋季赛,就详细到开幕巡航、秋季杯、业余杯、虹口杯、上海杯、女士杯、安慰赛、闭幕巡游等系列赛事及仪式,赛事奖金根据规模不同从5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
襟江带海的上海,富有舟楫之利,在与西方人相处通商的过程中,古典雅致的江南传统文化融合了近现代工业文化,逐步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人的生活理念也在这种开放又自成一体的文化影响下,更为考究和“有腔调”。
19世纪50年代,当时的英商汇源码头(现今的扬子江码头)一带还是一片荒地,但凭借进可立达老城厢市中心,退可快速直达东海的天然优势位置,很快成为当时最繁忙的港口,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船只和川流不息的旅客。因为是一片荒地易于开发,这里吸引了美、德、俄、日、奥匈、比利时等国家建立领事馆。很快,随着扬子江码头一带领事馆建设的兴起、路上交通的不断发展与港口贸易的进一步繁荣,扬子江码头一带成为各大船主最为青睐的港口。数不清有多少位国际“大咖”从这儿上岸,看到了上海的“第一眼”。忙碌作业的码头工人加上低沉洪亮的船舶鸣笛,是当时周边居民记忆中习以为常的盛景。
办在景观里的顶级赛
20世纪60年代,上海成立了正式的帆船组织,成为全国最早开启新中国帆船运动的先行城市。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当年的老报纸和老照片里一窥当时扬子江码头的帆船赛盛景,更重要的是,从这一帧帧历史画卷中,看到上海的海派文化。

上海帆船公开赛将对标美洲杯等国际知名帆船赛事,努力打造成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赛事
黄浦江孕育了一代代的上海人,他们用水一样包容的胸襟容纳着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让上海在历史发展中,乘风破浪,云帆高挂。和上马、上艇一样,上帆又将是一场生动的城市景观赛事——以体带景、以景促赛,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沉浸式感受上海城市风貌。点点帆影与浦江美景交相辉映,运动员将一览浦东天际线及浦西万国建筑博览群风貌,滴水湖上的帆船竞技则让市民和旅游者有机会感受到世界顶尖帆船赛事的魅力。
(来源:上海体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