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大虹桥,这三年如何从“上海的”到“世界的”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田泓
2024年03月12日15: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迎来了三周年。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功能建设成效明显,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3月2日,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晒出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三年建设的“成绩单”。

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布局的“一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凭借“通往世界候机厅”的独特区位优势,当仁不让接过联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的重任。

三年来,商务区以“大科创”赋能“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持续推动产业创新驱动,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税收实现三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挥了重点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器”作用。

总部经济发展加速成势——通过实施总部“虹聚”计划,商务区加快建设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虹桥临空跨国公司(总部)科创园,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逾500家,其中跨国公司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127家,成为各类总部机构加快集聚的热点地区。

新兴产业持续快速集聚——商务区2023年累计引进重点产业和投资类项目304个,签约投资总额1540亿元,同比增长54%。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北斗产业园、会展产业园、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生命科技、软件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显著——商务区服务辐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步伐更加坚实,改革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和成效更加明显。

三年来,“大虹桥”正在从“交通枢纽”向“国际门户”奋力跃升。

构建国际贸易新平台,助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2021年6月,亚洲仅有的国际合作示范性公益项目——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落户“大虹桥”,意在扩大联合国在中国的直接采购份额,同时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加入国际公共采购体系。两年来,联采中心累计帮助近700家企业成功注册成为联合国供应商,占历年国内联合国供应商总数的7%左右。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这充分证明了项目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希望项目继续发挥好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的桥梁作用,帮助联合国机构培育更多的优质供应商。”

围绕构建国际贸易新平台,推动一批重大功能平台落地,“大虹桥”核心功能日益凸显,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加快建设“走出去”功能平台。设立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完善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虹桥)、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虹桥)等平台能级。商务区累计引进37家国际贸易投资促进机构、84家法律服务机构、20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长三角企业“走出去”的框架体系初步成型。

持续做强“引进来”功能平台。深入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做强“6+365”常年展销平台功能,增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新型工业品首发平台,支持虹桥品汇、绿地贸易港在长三角等区域开设分中心36个,2023年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进口贸易额全市第一,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功能加快形成。

持续发力国际贸易新平台建设。围绕建设全球数字贸易港和“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商务区重点培育震坤行、广联达等一批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企业,积极推动虹桥贸易数字化赋能中心、国际文创电竞中心提升功能,启动建设“丝路电商”数字技术应用中心,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加快发展。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着力打造“丝路电商”先行区

深耕改革创新试验田,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投资热土

2023年7月,国家出台《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之后,在国家层面对“大虹桥”建设的又一次集中赋能,政策共24项,其中涉及上海的有22项。

“政策出台大半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关心指导支持下,上海迅速搭建工作专班,全力以赴推动落实。截至目前,22项政策措施已落地15项,落地率近70%。”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说。

陈石燕介绍,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强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二是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三是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其中,全力推进“丝路电商”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自由流动、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跨省市道路测试、优化外国高端人才便利服务、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推动数字人民币联动试点、扩容升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措施已经落地,推广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开展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优化长三角算力布局等政策正在积极推进中。

天时、地利、人和,“大虹桥”以独特的制度优势,成为吸引海内外投资者投身创业的热土。

发轫于江苏常州的天合光能,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业务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天合光能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国际总部,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产业升级为发展战略,打造“一总部四中心”,即天合光能国际总部、全球营运管理中心、全球智慧能源创新中心、碳中和新业务孵化与发展中心及全球投融资中心,志在建设领军世界的光伏智慧能源产业高地。天合光能执行董事、天合富家董事长高海纯表示,“我们将国际总部落户虹桥,经过了深思熟虑。从公司出发,15分钟内就可以到达机场、坐上高铁。商务区的政策支持、营商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虹桥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在虹桥设立国际总部的第二年,天合光能全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

构筑改革创新前沿阵地,让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从“上海的虹桥”,跃升到“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乃至“世界的虹桥”,未来还要怎么做?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24年工作现场会

3月1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24年工作现场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指出,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三省一市各展所长、协同发力,携手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成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链接全球的重要门户、价值创造的协同典范,更好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他强调,要深化创新协同联动、开放协同联动、软硬件协同联动、区域协同联动,持续高质量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共同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指出,下一阶段,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虹桥发展“最大增量”。进一步激活虹桥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提升全球高端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区域协同合作,更好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服务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创离不开人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钟晓咏表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作为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重点区域之一,将始终持续强化筑巢引凤,积极发挥人才集聚“强磁场”效应,聚焦国际化、长三角协同和制度创新,着力打造人才发展先行区。

(图片由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提供)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