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上海两会观察:12场专题会议听民声、汇民智、聚民力
偌大的世博中心上海厅座无虚席,数十位上海市人大代表连连举手“抢话筒”,最终有12位代表“抢”到了发言机会,直奔主题……
1月24日下午,上海两会期间,12场专题活动同时举行,代表委员们分别赶往不同的会场。其中,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6场专题审议,议题涉及“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扩大制度型开放”“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6场专题会议,主题聚焦“建设‘五个中心’”“全面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可以看出,人大专题审议和政协专题会议关注的话题,都事关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事关践行人民城市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事关上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正因此,各个会场内气氛热烈,代表委员们争相发言,贡献真知灼见。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参加市政协专题会议。陈正宝摄
实现高质量发展,“五个中心”是必由之路
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参加了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专题会议。“五个中心”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强化“四大功能”作为质量导向和集成效应,把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重大机遇,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推动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这场2个小时的专题会议上,12位政协委员就加强“五个中心”协同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加快提升专业服务能级,增强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培育引进顶尖人才等积极建言。
新思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群委员提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化人才和资源集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有助于构建国际科创中心的开放式创新生态。
上海市政协常委、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副总经理尧金仁认为,再保险是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运行的跨境金融服务,具有跨越时空的全球性、计价货币的多样性、治理规则的国际性等不同于一般保险的显著特征,与上海“五个中心”都能深度连接,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支点,也是打造境内外金融市场制度“转接口”,增强全球金融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有力抓手。
尧金仁建议,利用自贸试验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重要举措,以再保险“国际板”为载体,在临港新片区打造着眼于国际竞争的离岸保险功能区,提升保险行业核心竞争力。
上海市人大“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审议现场。马作鹏摄
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审议现场,人大代表纷纷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新招、出实招。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代表直言,对于科学家来讲,优秀的论文和实验室宝贵的成果,不能让它们光躺在杂志上、存在电脑里,应该让它们走向工厂的生产线,用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拳头产品。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兼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段纯刚则从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思辨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
他表示,上海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上已经做出十分显著的成绩,但为了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制度和管理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坚持先行先试,突破壁垒,释放科研新动能,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引领科技不断进步。
深化改革开放,勇立潮头探新路
改革而新,创新而强。
上海,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率先实施一批能突破、可借鉴、推动力强的改革开放举措,为全国改革开放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聚焦改革和创新集思广益。
上海市人大代表、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认为,“上海要站在世界视角思考如何引领,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领域建设平台,吸引更多创业者和机构来到上海,从服务他们的过程中找到政策引领的切入点。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跟着本地企业‘走出去’,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做好全球化布局。”
“上海要建成具有强大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名列全球前三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任重道远。”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静安支行行长吴爱华代表说。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坚代表建议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可创办全球性涉外法治专业论坛,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品牌建设,对走出国门的本土企业提供法律支持。此外,要用好浦东立法权,在立法、法律适用方面有新的突破。
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田向阳代表表示,目前全球尚未建立统一的新能源定价基准体系,建议上海依托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规模集聚优势,支持上期所率先打造新能源期货品种序列,推动上海成为国际绿色定价中心。
1月22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对外公布,在会场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根据这个方案,到“十四五”期末,制度创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在面上得到推广;到2027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要示范引领。
新一轮综合改革已经实施,排头兵、先行者的步伐铿锵有力,上海和浦东,正在改革开发、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政协专题会议现场,委员们积极发言。王文娟摄
建设人民城市,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3年,上海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治理持续深化。新的一年里,上海将进一步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下绣花功夫精细治理,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来自嘉定的上海涵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杰代表关注“五个新城”的话题。他提到,“五个新城”是未来上海大量人口的承载地,很多年轻人在新城置业,当地政府为新城导入人口新建了很多学校,但是老百姓对公共体育运动、公共文化空间的期许还是非常大,未来在设计新的学校时,希望能在晚间社区开放一部分功能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和环境。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上海站邮件处理班组邮件接发员柴闪闪代表是一名新上海人,持续关注青年在超大城市如何进得来、留下来的问题。“上海每年都有无数海内外的青年人慕名来逐梦,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是人民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柴闪闪提到,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议着力在青年人期盼的安居、发展、乐业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专题审议会现场。顾海民摄
在市政协的专题会议上,奉贤区副区长王淳委员从城市运行和治理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随着上海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市民群众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即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正成为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为上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落实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3年末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对长三角意义深远。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参加“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审议时,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胤代表认为,上海虹桥区域作为辐射长三角的桥头堡,依托于国家战略的强赋能,将成为链接国际国内的世界级门户枢纽。他建议,抢抓虹桥大交通体系建设机遇,推动城市应急救援、短途运输、空中游览、海洋开发等低空经济领域开发;拓展直升机摆渡飞行等新型航空运输方式,加快布局和发展通航服务功能,更好地助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提升。
郭淑晴代表的工作单位是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她在专题审议时提出,面对新要求新任务,G60科创走廊跨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创新协同和产业协同需进一步加强,松江科创策源功能的支撑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薛美根代表认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要进一步巩固提升上海海空枢纽港的龙头地位,更好服务长三角区域发展,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要由关注“设施一体化”向更加关注“服务一体化”转变;要更加关注智慧赋能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
上海市政协“全面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专题会议会场。王文娟摄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同样得到上海市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上海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表示,在不断完善创新配套服务业并优化创新产业生态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上海在长三角以及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省市创新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打造国内创新产业的良好生态,进而实现上海及全国科技创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融通集团东部区域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上海区域管理公司总经理丁欢欢认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和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成为产业链的“链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