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上海杨浦奋力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杨浦拥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根脉、百年市政“四个百年”的深厚历史底蕴,孕育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沉淀下“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城市肌理。
2020年9月,上海杨浦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三年来,杨浦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探索形成了“全方位摸底、全要素保护、全方位赋能、全周期管理、全民性参与”的“五全工作法”。秉持“始于文物、不止于文物”的理念,一体推进区域文物资源、工业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以示范区创建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2023年11月22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在上海杨浦召开。会上,11个省市共同发布《保护传承工业遗产的上海杨浦联合倡议》,推动工业遗产不仅“保得住”,而且“保得好”“活起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持系统性思维、整体性保护,推动工业遗产重现风貌。上海杨浦构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1+N”政策体系,深入践行《上海杨浦倡议》精神;开展“工业遗产基础信息”和“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案例”专题研究,出版《蝶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杨浦实践》一书;落实5.5公里滨江南段工业遗产博览带整体性保护,拍摄12集《杨浦百年·工业印迹》系列专题片,形成20万字口述史记录,把保护工作从建筑本体延伸至非物质核心物项整体保护的探索。构建“日、周、月、年”为节点的文物四级安防体系,搭建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并纳入“一网统管”,综合提升文物安全治理效能。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推动工业遗产重塑功能。上海杨浦遵循“历史感、智慧型、生活化、生态性”的规划理念,推动城市滨水岸线空间转型赋能。百年历史的永安栈房旧址西楼焕新为世界技能博物馆,成为世界技能组织认可的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的实体博物馆。原上海茶厂厂房化身蝶变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4A级旅游景区“笔墨宫坊”。上海船厂旧址今日已变身为央企上海总部和未来的古船博物馆,工业遗址与现代办公、历史记忆、公园生活在这里交融共生。上海第一代工人新村“两万户”长白228街坊更新打造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板,被住建部推荐参评2023年联合国人居奖。一批兼具烟火气和书卷气、人文景和科技流、时尚风和国际范的生活空间,使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成为一道靓丽风景,更成为服务人民的生活场景。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工业遗产重赋价值。上海杨浦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牵引,同步推动儿童友好示范区、公园城市示范区、无障碍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聚力共创,从城市水岸空间转型,到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全龄友好、全域融合的大格局。利用滨江沿线的祥泰木行、电站辅机厂等工业遗产,打造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和各具特色的党群服务驿站;在革命先驱赴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秦皇岛路码头设置“初心启航”展厅,开设“人民·秀带”直播间,组建讲述杨浦滨江文物故事的志愿者队伍,全方位宣传展示上海和杨浦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持续引进承办“创意、时尚、活力”的各类活动,重磅文体赛事、国际艺术大展、时尚品牌发布纷至沓来,曾经的“工业锈带”焕新赋彩,带动千万人走入“烟火”“诗意”同在的生活秀岸。
面向未来,上海杨浦将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为新的征程,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活态传承协同互进,赓续历史文脉,焕发时代光彩,努力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上海样本、杨浦实践,让文物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友情推介
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展正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一楼展出,设有“工业根脉”“叠合生长”“生活秀带”“涤岸之兴”四大展区,全景式、多角度呈现文物建筑、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魅力和神韵。
欢迎你来打卡~
本文为广告信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