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保委公布2023年消费投诉处理情况

1月12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2023年投诉情况通报。2023年,上海全市消保委共处理消费者投诉422874件,同比上升36.68%,推进企业先行和解142481件。
从按投诉类别看,商品类投诉215402件,占投诉总量的50.9%。其中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家用电器居商品类投诉前3位 ,投诉量分别为39748件、35321和20424件。服务类投诉207472件,占投诉总量的49.1%。其中互联网服务、文娱体育、销售服务位居服务类投诉前3位,投诉量分别为31086件、30369件和22903件。
按投诉性质分,售后服务问题占61.5%,合同问题占26.5%,质量等其他问题占12%。
上海市消保委分析,2023年投诉情况呈现出诸多特点。首先,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复苏,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随着免签及试点恢复团队出境游等政策相继出台,人们对出境旅游的热情与需求迅速增长。出境旅游涉及吃、住、行、游等多方面,在热度持续增高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住宿酒店与宣传不符、酒店地址信息有误;约定行程缩水、跨境争议处置沟通不畅;延误、变更行程打乱旅游计划等。
二是“小程序”“短视频”营销火热,夸大宣传问题突出。网购依旧是主流消费趋势,“小程序”“短视频”凭借便捷、互联互通性强等优势,已成为线上购物的重要阵地,引发的纠纷持续扩大。“小程序”营销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粗制滥造及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当下火热的“短视频”营销,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家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三是智能家居新产品层出不穷,新问题引发投诉纠纷。智能家电与其他家电、设施互联组成智能家居系统,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但由于智能家居产品尚处于发展过程中,与以往传统家电投诉相比,智能家居产品相关投诉还存在一些新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触屏失灵、软件无法使用、线下服务支撑体系无法配套保障、使用体验不佳等。
四是美容抗衰、轻医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消费者维权举证难。主要问题有:机构夸大效果、以低价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消费时却以多重话术诱导加价下单;机构存在经营资质不全、资质缺乏、收费不透明、价格不对外公示等情况;拒绝提供发票、服务档案等书面材料,通过店员个人收款、现金收款等方式收费,规避企业责任。
五是文化票务投诉爆发性增长,演唱会门票诉求集中。主要问题有:现场观感体验不佳,要求退票或补偿,比如购票时平台未显示座位图,现场入座后发现视线被舞台设备遮挡;商家迟迟不出票、未在约定时间内寄送门票或擅自取消订单;以“特殊性与时效性”为由,拒绝退票退款。
六是付费制会员服务纠纷不断,充值、续费屡遭质疑。实体店类会员,如超市零售、美容美发、餐饮行业推出的会员充值享受折扣、赠礼等,看似让利消费者,实则“放长线钓大鱼”,用“充多少送多少”“免费赠送”等作为诱饵,“忽悠”消费者充值付费,而后兑现却另设门槛。线上APP类会员,如视频软件、外卖平台等推出“免费领取”“首月0元”等会员促销活动,消费者在购买后被默认开启自动续费功能。
七是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行为增多,直播打赏、网游充值等纠纷增多。部分平台和主播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少数商家违规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被家长发现后,平台或商家则以未成年人身份难判断或家长看管不力为由拒绝退款。部分未成年人利用家长手机注册游戏账号进行大额网游充值消费,引发不少退费纠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