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上海看重这步“先手棋”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姜泓冰
2024年01月08日17: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1月2日,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有百年历史的复旦大学相辉堂内高朋满座,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2023年会在此开幕。这场会聚了不同国籍肤色、跨越了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数学家和学者们的盛会,也迎来了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的出席并致辞。

当天下午,与复旦校园相邻、同在杨浦五角场商圈的大创智产业园内,“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上海市市长龚正与国际数学大师、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理事长丘成桐院士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大江东工作室登上18层高楼探营这座新研究院,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间安静的教室、工作室和无处不在的一块块黑板。上海为何重视数学这门基础学科?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基础研究机构,又缘何落户杨浦?

年会开幕式前,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与丘成桐等中外科学家及在美著名高校就读学生代表举行座谈。陈正宝摄

从构想到揭牌,研究院落地速度“非常快”

无论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还是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背后的发起人,都是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

“研究院的故事,始于去年4月,丘成桐院士到复旦参加浦江科学大师论坛,就在这个舞台上……”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回忆说。

2023年4月6日,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丘成桐院士以“中国数学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为浦江科学大师论坛开讲。

演讲中,丘成桐直言,中国数学虽然历史上有过繁荣时期,隋唐至宋朝末年在某些方面比西方进步,但文艺复兴后,世界数学发展势不可挡,中国数学开始大幅落后于西方。中国数学要追上世界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认为,在科技上成为强国,必须掌握基础科学;基础科学中的基础是数学科学和理论物理。而数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一切工程理论的基础。“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数学的成就必须名列前茅。”

丘成桐的演讲,震动了与会者。上海市领导对他提出的建设数学研究机构的设想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希望他帮助上海加快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开展数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2023年7月,由丘成桐担任主席的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国内外近40位顶尖科学家与会。丘成桐表示,上海要打造成基础研究尤其是数学研究的世界重镇,“不能只盯着数学的应用领域,更要推动数学本身的基础研究。没有数论、代数、几何等数学基础的强势,应用是做不出来的。交叉学科的发展,也需要两个学科都很强,这样才能交叉出成果。”

陈吉宁在会见出席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的科学家代表时表示,上海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发展和基础研究创新,将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他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携手共建创新平台,推动国际开放合作,培养集聚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质效,更好助力基础研究实现大的突破。上海将持续营造国际一流环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接,让全球创新人才在上海更好尽展其才。

在上海成立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迅速从设想、动议,变成了现实行动。

“成立研究院得到了上海市科委、杨浦区委、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从2023年8月开始筹建到如今揭牌,才几个月时间,速度真的是非常快!”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胡森感叹地说。

上海市市长龚正与丘成桐院士共同为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张春海摄

为科学家服务,杨浦从上到下“不含糊”

新揭幕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是由上海市、杨浦区和复旦大学共同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丘成桐院士担任首任研究院理事长,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院士担任院长,目前已有10余位科研人员全职加盟。

丘成桐表示,研究院将按照“25%基础数学+25%应用纯数学+50%交叉学科应用”的原则,通过 10余年的努力,开展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人才引进与培养、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在基础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助力解决战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引领高端产业创新发展。

位于杨浦区淞沪路657号创智国际广场A座的研究院,原本是企业使用的甲级办公楼空间。大江东工作室走进先期装修的17、18楼,发现这里已被分隔成几十间大大小小的工作室、讨论室、教室、演讲厅等。每个房间,连同走廊、茶水间等公共空间,全都挂着黑板,为了方便研究者们随时写下想法、计算推演、相互切磋。

站在研究院的落地窗前四望,周边鳞次栉比的高楼上,可见的牌匾标识全是哔哩哔哩、抖音、葡萄子传媒、声网、万物新生、商米科技等互联网科技企业,280米高的五角场地区新地标铁狮门“双子塔”正在建造中。脚下,是大片绿带,不远处,有五角场的繁华商厦,有大学路街区密集、精巧的咖啡厅小餐馆,深夜依旧灯火通明、人流熙攘。

“我们听说了研究院的信息,就积极对接,希望能放到杨浦来。”杨浦区科委副主任胡敏骏说,杨浦区希望通过支持研究院,建立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吸引大量数学与其他基础学科人才在杨浦集聚,助力杨浦打造人才高地。“如果在大学路上走走路,就会碰上顶尖科学家,我们的创新水准、文化氛围会有多好!”

杨浦区还派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蒋晓波,“挂职”当负责后勤保障的研究院副院长,“就是为科学家们服务的,让他们做到拎包入住,什么都不操心。”

“我们要加快提升创新‘四力’,用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撬动各项工作,以更高标准推进创新发展再出发。围绕科创中心建设,要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加强与高校协同联动,当好服务高校科技创新的‘后勤部长’和‘战略合伙人’。”2023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共杨浦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区委书记薛侃的这番话,或许能解释杨浦为何舍得在创新创业浓度最高的产业园区与商圈中心,拿出宝贵的空间给一家基础数学研究机构。

不只是这家研究院。近年来,为了激发创新动能,实现新一轮创新发展目标,杨浦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复旦、同济、上理工等高校加快前沿学科布局和交叉学科发展,推动建设了一批跨领域、大协作创新平台,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创博港上海基地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已经落地。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院的落户,则是杨浦区与复旦大学的又一次深度合作。对涌动科创血脉的杨浦来说,服务基础学科基础研究,助力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从上到下都“不含糊”。

当然,上海良好的城市氛围、创新环境,也是吸引科学家们的重要因素。“长三角是中国科研人才汇聚的地带,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更有条件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学中心。”1月1日,丘成桐院士接受大江东工作室采访时还提到,虽然数学家们往往只在乎学术氛围,但一些外籍科学家和海归人才更喜欢上海这座城市,比如,“不是所有地方都像上海这样,出门随处坐下就能喝到不错的咖啡。”

面向前沿、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上海布局“先手棋”

“我们将大力支持面向前沿的数学研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快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鼓励数学家们开展高价值、高风险研究,勇攀数学基础理论研究高峰,鼓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更好带动各科学领域的发展。”

“我们将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数学教育。改革培养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快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精神,让更多未来数学家脱颖而出。”

“我们将积极推动面向世界的数学交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深度开展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打造更多国际化、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促进数学领域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的国际合作。”

陈吉宁在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2023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传递了上海对于基础研究和数学教育的谋划与思考,其核心,是对这座城市发展定位、职责使命的深刻认识与自觉承担:“新征程上,我们将更加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之需、更加积极顺应科研范式之变,把大力发展数学等基础学科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引领创新发展的‘先手棋’,全方位促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

“数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石。”在丘成桐院士看来,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不能单靠零打碎敲解决眼前问题的应用科学研究,必须从基础研究入手,自己走出一条路来,“走自己创造的方向,才能有世界领先的基础科学。”

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现场。陈正宝摄

这次为期四天的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2023年会,汇聚了500余位全球顶尖数学家、学者以及高校师生代表,将由菲尔兹奖得主切尔·比尔卡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文小刚、塞尔久·克莱内尔曼等学者领衔杰出报告,多层次的报告累计近200场。大会还特地邀请了18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学生参加。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由丘成桐院士在1998年发起设立。在他看来,这25年以来,中国学者从对世界前沿的数学研究课题知之甚少,到有不少年轻学者投入了重要的前沿学科,慢慢“开枝散叶”,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是,中国还缺少顶尖数学家。将来,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丘成桐说。

正是为了这样的心愿,丘成桐院士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学人才的培养和交流:10年前,在清华大学设立丘成桐数学研究中心;2020年,设立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1年,在清华大学成立求真书院,探索采用八年制培养模式培养未来数学领军人才;2023年,开始在全国18所中学建立首批丘成桐少年班。这次在上海,他又为新增的18所中学丘成桐班授牌,元旦当天,还在复旦附中举办了讲座交流活动。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是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2023年12月,上海市委全会提出建设科技基础设施新机制、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方案、打造开放式社会创新模式、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等措施,为强化基础研究夯基垒台、筑巢引凤。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揭牌,堪称上海下好“先手棋”的最新一招。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