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这条为老服务一条街,让老年生活拥有更多可能

健康检查、理发、用餐、维修、洗衣……这些躲不开的家常事,要想逐渐完成,往往需要东奔西走一番。但家住宝山区张庙街道的李老伯只出了一趟门,就把事情全办好了。“张庙街道有个为老服务一条街,把日常生活需要的服务集中到一起,对老人来说很方便,不用东奔西走了。”他说。
这条街位于共江路,服务门面集中在通河路口至爱辉路口这一段。500米左右的路段,囊括了14个服务点位。李老伯介绍他的“逛街”心得:“去得最多的当然是社区长者食堂,智慧健康驿站、理发店我也很熟。就连日间照料中心,我也打听过了。年龄越来越大,多了解点情况总没错。”
10:00am 智慧健康驿站
“健康评估很重要”
李老伯叫李悦,花甲之年,住在附近的共康新村。上午,他一般先去智慧健康驿站。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陆烨迎上来,指导他做健康检测。陆烨是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驿站的工作人员,从驿站落成到现在,和居民们已经很熟了。
她表示,这里周围都是居民区,比如通河新村、泗塘新村,老年居民占比很高。他们喜欢来这里做健康评估,觉得血压高了、血糖高了,就来测一测。“站在健康云机器上,身高、体重、体脂率、腰臀比……一系列数据都会显示出来,一目了然。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的测量也都是免费的。检测完成后,老人会得到一份诊断报告,上面有处方,写明了用药、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的注意事项。”
有时候,李老伯会在机器上预约挂号和疫苗。驿站每月有好几次健康讲座,他也过来听。最近,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讲了冬季如何预防流感、支原体感染等疾病,他觉得很实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和华山医院宝山分院的专家也来讲过课,附带义诊服务。“三甲医院挂专家号要排队,专家下社区的机会当然要把握。”他说,“驿站,已经成为居民和医院之间的衔接枢纽站。”
在体质监测机前,李老伯变得“活泼”起来。踏步、闭眼单脚站测试反应力,俯卧撑、仰卧起坐测试身体机能,工作人员在一旁耐心指导。
“居民经常来,我们也能持续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陆烨举了一个例子,有位退休阿姨,经常带着八旬母亲来量血压、听健康讲座,“以前每一两周来一次,前段时间有一个月没出现。我们不放心,打电话去问,原来她母亲脑梗了,正在找护理院。我们通过医疗对接,帮老人联系到合适的护理院,家属很感激。”
11:00am 日间照料中心
“日托就像来上学”
走出智慧健康驿站,李老伯又迈进了日间照料中心。“都在一条街上,离得近,我过去看看。”
时值中午,几位老人正在桌前吃饭。护理员介绍,菜是本帮口味,考虑到老人牙口不好,烧得酥烂。饭后,老人会去午睡,下午吃点心,还可以参加喜欢的活动。日间照料中心的刘站长表示:“张庙街道共有10处日间照料中心点位,这里是其中一家,嵌在居民新村里,有需要的老人会过来询问。无论是老人本人还是家属前来咨询,我们都会带他们看一下日照中心的环境设施,介绍入住条件和流程。”
想要入住的老人接受第一次综合评估后,可以试托入住。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评估。如果老人身体状态适合日托,也愿意过来,就可以签正式入住协议。
日间照料中心的照护时间是8:30至16:30。老人们开玩笑说,这和孙辈上学的时间差不多,相当于自己也来上了一天学。工作人员会提早一刻钟上班,接待早到的老人。
“当然,来这里不用像上学那样准时,老人晚点过来也可以。”刘站长笑着解释,“下午两三点老人吃好点心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冬天日落早,想早点回去也可以。老人要提前回家,或家里有事,就和我们请个假。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必须掌握他们的去向。”
入托老人中,一对八旬夫妇总是结伴而来。李老伯觉得,这样的耄耋相伴充满温馨。日托的老人基本都能自理,自己走路、自己吃饭、自己如厕。有的家属不放心,会每天接送老人。“以后我们老了,如果有需要,也会考虑日托服务。方便自己,也方便家人。”李老伯感慨地说。
12:00pm 社区长者食堂
“心灵鸡汤暖人心”
肚子饿了,李老伯兴冲冲走进社区长者食堂。早晨,他在食堂的点心铺买过包子。“这里还卖烧麦、花卷、粥、豆浆,花样蛮多。不想做饭的话,一日三餐都可以在这里解决。”
来到食堂档口,李老伯熟门熟路:“第一个档口有两种套餐。15元套餐经济实惠,一大荤、一小荤、两个素菜、一碗米饭,送一碗汤。想吃的再好点,可以选20元套餐,两大荤、两素、米饭、汤,再送一杯酸奶。65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敬老卡,全场85折,折下来一餐十几元。这点菜钱,自己买菜烧,都弄不出什么。”
再往里走是自选菜品区,李老伯要了一块大排,又挑了喜欢的小菜。“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大排不能只烧一块两块,烧多了又吃不掉,还是来这里方便。”
作为老吃客,他早已发现,食堂菜品会根据季节调整。现在是冬天,有各式各样的煲和砂锅,羊肉煲、鱼头汤、黄豆猪脚汤、萝卜小排汤都是李老伯的心头好。但他最推荐的,是这里的“心灵鸡汤”。“这是我们老人自己给它起的名字,其实就是老母鸡汤,加点红枣、枸杞,打折前十元一小盅,一个人喝正好。”
他还发现,食堂开放后,受益的不止居民。“马路对面的商务楼,我们叫它金房子,里面没有食堂,白领也会过来吃中饭。”
社区长者食堂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堂供应中晚餐,点心铺早中晚都有开放时段。节假日不休息,仅春节放假,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用餐需求。考虑到上海老人的饮食习惯,菜做的相对清淡。一二楼加起来有130个就餐位,日均就餐量约400份,外送老年餐300份左右。”
饭后,李老伯向着理发店走去。路过装修一新的慈善超市,李老伯打听了一下,得知近期即将开门营业。根据市民政局的要求,慈善超市不仅设置了平价(低价)零售、慈善义卖、社会捐赠、网上慈善活动等功能,还增加了对口销售新疆、云南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价格上也给予了一定优惠。
有心的李老伯把“一条街”上的14个点位全部数过一遍,发现还有共江路党群服务中心、张庙街道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长者辅具租售中心、洗衣店、便民维修服务站、人大代表联络站、共江路就业服务站、友康服务热线平台、爱辉卫生服务站等。
为老服务一条街是张庙街道“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周边居民的养老生活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来源:上海宝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