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制度创新“试验田”活力迸发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四周年综述

人民网 马作鹏 唐小丽
2023年12月11日11:43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4年间,这块“试验田”用发展速度彰显出“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活力迸发。

2023年11月30日上午,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要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土地、项目建设的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12月10日,贯彻落实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上海青浦举行。

全国首部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水乡客厅标志性工程方厅水院开工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经过4年持续发力,示范区建设的“四梁八柱”初步形成,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和民生感受度正在不断攀升,昔日的省际交界薄弱地带,正呈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面貌。

敢为人先,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沪苏浙两省一市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这标志着示范区“1+1+N+X”跨省域法定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构建成型,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今年2月,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全国首个获批的跨省域法定空间规划,明确了示范区目标定位、空间战略和底线管控要求,为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随后,为加快推进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报批工作,沪苏浙两省一市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印发了水利、燃气、供排水、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8个方面专项规划,协调推进40多个控规联审共批工作。在统一规划下,示范区建设充分尊重江南气韵和水乡特点,既做“加法”又做“减法”,转变过去以投资要素主导、土地增量扩张的造城模式,转向依靠底线约束、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模式。

陈列在示范区规划展示馆内的创新成果。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4年间,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已达136项,其中38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复制推广,“做实一小片、协调一大片、引领一整片”的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正昂首阔步走在从项目协同迈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新征程上,大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绿水青山,树立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

在位于示范区沪苏交界处的网红桥——元荡慢行桥上,一脚踏在上海青浦,一脚踏在江苏吴江,环顾如今的江南图景,只见“蓝色珠链”水环境综合治理、江南圩田展示园、桑基鱼塘展示园等多个生态绿色项目绿意盎然。

游客在“一脚踏两地”的元荡慢行桥上游玩。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原来元荡的岸线周边,要么是高密度养殖的鱼塘、荒地,要么被一些企业占用,老百姓是走不进来的。”上海市青浦区水务局干部向赟旭说,随着元荡生态岸线整治工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在周末和节假日来湖边郊游。

近年来,示范区针对跨区域生态环保分而治之以及跨域生态保护标准不一致、监测不一致、执法不一致等难题,制定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建立了以“一套标准”规范管理、“一张网”监测评估、“一把尺”有效监管为重点,跨区域统一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

通过治理,示范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较2019年提升21.2个百分点,太浦河水质连续3年年均值稳定在Ⅲ类,淀山湖、元荡等重点跨界河湖水质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较2019年提升4.9个百分点,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下降26.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自然生态质量状况保持稳定,生态功能趋近完善。

航拍江浙沪交汇处。 刘洋摄

生态绿色是示范区的鲜明底色。4年来,示范区着眼于以项目建设推动更高生态标准落地,推进生态环保重点项目20个。元荡23公里生态岸线即将全线贯通,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一期)进度过半,青西郊野公园湿地、嘉善枫南湿地工程开工建设,湖荡整治及河湖连通等项目抓紧实施,“生态与发展‘双优势’转化”入选2022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转型发展,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今年1月,全国首个跨省域智慧大脑正式上线运行,支撑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数据底座初步形成。

“我们特别坚持的就是‘老路不断、新路链接’的跨省域智慧大脑建设新路径。”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提到,将示范区智慧大脑和两区一县现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在不破坏、不替代两区一县现有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数字中枢,强化跨域链接,推动新系统与老系统的有机融合,一体共生,这是示范区智慧大脑的根本建设逻辑。

智慧大脑系统应用演示。 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依托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智慧大脑得以围绕规划管理、项目管理、生态环境、一网通办、公共信用、产业经济等六大重点领域,搭建起愈加丰富的一体化应用场景,聚焦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绿色发展为导向,示范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变革,不断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过去3年,示范区GDP年均增长7.4%,生态绿色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如今,在青浦区金泽镇,塔吊林立,华为研发中心已现雏形;在吴江区善湾村,“曲水善湾”项目将黎里镇元荡周边环钟家荡村庄区域打造成示范区内乡村振兴样板;在嘉善县祥符荡创新中心,全国第一个“近零碳”科创村落——竹小汇模式,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低碳社区、园区、城区建设提出了创新思路。

根据规划,到2035年,示范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不低于5%,实现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落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提升省际“微循环”,以及信易贷平台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等,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高效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路。

近悦远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摄影爱好者陆文忠的家住在元荡旁,“小时候,湖上没有桥,两边亲戚来往,都是靠摆渡。”

这几年,湖上建了好几座桥,吸引了很多人来“打卡”。陆文忠常到这里逛逛,不是为了打卡“网红”桥,而是为了观鸟、拍鸟。“去年夏天,我在湖面上发现了一批须浮鸥,它们在野生菱角上筑巢、生蛋、孵小鸟,这也证明了元荡周边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更多的鸟儿来此繁衍生息。”

元荡景色。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除了环境宜居,生活在示范区的居民还有诸多便利。

选药、刷卡、签字、取发票、拿药……“整个流程不到五分钟,用的还是医保卡的钱,跟在吴江一样。”江苏吴江退休老人吴红英在浙江嘉善的药房购买了两盒降血压药,直接用吴江医保卡结算。

吴红英跟随女儿在嘉善生活,需常年购买降血压药等慢病药物。“如果都自费,一年下来也是笔大开销。”于是,她每次回吴江老家,都会用医保卡买好药,再带回嘉善。

如今,吴红英在嘉善买药不用再自费了。

今年9月以来,示范区内872家定点零售药店正式上线跨省医保实时结算服务,参保人员在定点药店购药只需刷医保卡或扫医保电子凭证,即可实现“无感结算”。

在青浦区赵巷镇崧湖居委,工作人员点开上海移动开发的“幸福云”平台,通过数据标签“年龄”即可一下子梳理出辖区内所有老年人的情况。“我们通过‘幸福云’平台,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好地点对点服务社区内老年人,通过系统给他们发送关心短信、也可以通过云客服做一些社区活动的通知,让辖区内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社区服务的温度。”居委工作人员介绍。

4年来,示范区不断推动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旅游观光、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同城待遇”,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到长三角去,做示范区人”正从期许变成现实。

时间回拨到4年前,示范区揭牌成立之初,总体方案就将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明确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揭牌成立以来,示范区坚定不移走一体化道路,坚持不懈谋高质量发展,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持续推进145个亮点项目建设,“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已启动实质性开发;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已集聚64家高能级主体,为示范区建设赋能。

4年来,示范区勇于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实现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的跃升,志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长三角实践”。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