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在沪发布,上海杭州南京居前三
人民网上海12月10日电 (记者唐小丽)今天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是第9次对外发布。从指数研究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4.99分位居第一,连续九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发布会上,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介绍,该指数根据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韧性、增长极等科学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计算、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趋势分析方法以及近三年地级城市大数据,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与阈值,对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
重视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协调,重视前期规划方案的落实见效,成为政府新时期工作重点。为此,长江指数研制团队将“对外合作指数”列入2023年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突出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高质量综合发展能力,以及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性,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缩小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长沙因各方面表现发展均衡,自2020年后再次回归十强。曾刚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排名首位;杭州、南京、成都等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昆明、常州、贵阳等36座城市是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的一般区域中心城市;普洱、自贡、郴州等36座城市是区域重要城市,往往地处较为重要的区位或拥有某方面独特的资源禀赋;亳州、巴中、资阳等1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间的地方重要城市;娄底、眉山、湘潭等12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务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城市综合协同能力得分平均值为15.33分,比2022年增加了2.42分。2023年综合协同能力12分以上城市由2022年的37座增至65座,增长幅度明显。
曾刚表示,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两大问题:生态协同能力增强,但短板仍然突出;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高度分化。对此,他建议尽快启动以下五大方面行动:一是着力打造长江生态共同体,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二是大力发展长江绿色经济;三是扎实打造创新共同体,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四是构建开放共同体,开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五是优化区域协同融通治理体系,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指数(2023)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点评。他们认为,今年的指数在之前八年指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考虑了跨域跨界协作与共同富裕的维度,系统构建了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支撑四大领域18个核心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这一指数必将为国家及地方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图片由长江指数研制团队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