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新!“发现上海”系列短视频——田子坊

2023年12月08日14:49 |
小字号

“发现上海”系列短视频栏目

为实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责任担当,打造文化自信的上海样本,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人民网上海频道联合推出“发现上海文化地标”短视频栏目。通过地方志让不了解上海的人了解上海、让了解上海的人更爱上海,全面展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通过地方志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人民网上海频道将围绕重大选题、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史料挖掘等,持续推出“发现上海”系列短视频栏目,发挥地方志的文字库、图片库资源优势,发挥人民网上海频道的央媒视角及制作优势,“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趣味”,把地方志文化宝藏中散落的珍珠串连成光彩夺目的项链。继首期已推出三集“大世界”,又上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展览中心”。接下来,精彩继续!

田子坊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个老街区,假日里总是熙熙攘攘。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位于泰康路的田子坊,上海城区中最具平民气息和市井风情的历史街区之一。

可以说,它是非典型历史街区再生的模板,也是上海街区文化创意产业萌发的开端。

01

历史变迁

《卢湾区志》记载:田子坊,属原卢湾区打浦桥街道(现属黄浦区),一部分是位于泰康路210 弄的弄堂工厂群,即现在的田子坊厂房地区;另外一部分则是上海传统里弄住宅区,即现在的田子坊里弄地区,建筑时间跨度百余年。

20世纪20、30年代,以石库门里弄为主的泰康路街区渐趋成熟,街道两侧分布着各类小手工业作坊和化工、皮革、手缝针等工厂。20世纪40年代,泰康路街区沿街面及弄堂中,分布着百余家大小商铺、作坊和工厂,当时已是较为知名的马路集市。

20世纪90年代,弄堂工厂在行业机构、资本结构和布局结构上逐步调整,大规模的关停并转开始,泰康路街区内的工厂企业也大多关闭或转制。

1999年,打浦路街道率先提出不用国家投资、用废弃空置厂房打造泰康路工艺品特色街的设想,从此,泰康路开始华丽转身。

02

改造之路

一个多世纪变迁演化,泰康路究竟发生了什么惊人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泰康路街区仍然保留着里弄风貌和工、商、民混合的状态。直到1998年,这里的平静被一群艺术家打破。

著名旅美艺术家陈逸飞先生来到了这片老厂房地区,率先在此设立了工作室。随着名人效应带动,一批艺术家和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原本的市井街区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1年,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题名“田子坊”。据《史记》记载,“田子方”为中国古时绘画的鼻祖,取其谐音,喻意艺术人士集聚地。

此后,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旧厂房2万平方米,首批入驻了来自18个国家或地区的70余家企业,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要特色,却没有政府投资的创意产业园区。

至2005年,田子坊作为“上海新文化地标”逐渐为外界所认知,游客数量也开始迅速增长。

03

平民街区的下一步

曾经,在田子坊,不经意间就能与很多艺术家擦肩而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田子坊带来了蓬勃商机。

随着商业不断入驻,其文化精髓和自身特色似乎逐渐变淡。

街区中创意产业的数量锐减,而与创意无关的小商品、餐饮业则逐年上升,高端艺术设计商户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丝巾、饰品、各式旅游商品等低创意商户。

田子坊作为未经规划的原生态历史街区,发展之初正是依托触手可及的市井气息,让游客多了一份归属感、认同感。

而今,商业已强势取代了田子坊原先的社区属性,主导着社区生活形态的演变。如何保留原住民的生活形态,保持艺术化发展的初衷,这也是一道留给城市的思考题。

随着武康路、安福路等新晋网红打卡点的崛起,曾经的网红平民街区田子坊,或许正期待着下一次升级转型。

(来源:方志上海)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