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七日谈|从“上马”看城市精细化管理
11月26日,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万名跑者参与了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上马”),成为这个周末城市最靓的移动风景线。25岁的肯尼亚选手基普丘姆巴以2小时05分35秒的个人最好成绩,摘得本届“上马”男子组桂冠,打破了尘封8年之久的原赛会纪录,并创造中国境内马拉松男子组最好成绩。
文汇报相关报道
在取得令人瞩目的赛事成绩之外,围绕“上马”展开的周密组织保障,成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又一次生动展现。不少参跑者表示,沿途领略上海城市百年地标风光,享受周到贴心的补给支持,更觉脚下生风。“上海这座城市太棒了,明年再见!”基普丘姆巴在赛后的有感而发,代表了很多参跑者的心声。
深秋是上海最适宜漫步的季节。也是在11月,上海再次开启“落叶不扫”模式,全市41条景观道,根据区域特点、历史内涵、建筑风格,选择悬铃木、银杏、北美枫香、白蜡等不同树种,保留满地的“深红”与“浅黄”,让行人感受秋天的缤纷和浪漫。而“不扫”的背后,有着更高的保洁工艺标准和更精细的管理要求。环卫人员每天会进行道路的精细捡拾保洁作业,同时加大巡回保洁力度,确保路面垃圾及时清理。除了日常的巡回捡拾,环卫人员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等,对作业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上海市气象部门还携手静安区城运中心,率先试点应用“落叶指数模型”,提供落叶清扫指数和落叶景观指数。
“从细节处感受城市的温度和文明。”近年来,上海加大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供给。大到“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小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水平。每一个民生项目的背后,都牵涉一系列技术、法规和管理的调整与平衡。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宣布,全市现有2900多座环卫公厕中,已有1003座实行24小时开放。公厕全天开放,可不光是时间的延长,既要方便夜归市民,又要考虑环卫运维的成本,还要兼顾安全等其它因素。一些基层环卫管理部门为了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夜间蹲守公厕一个多月,统计分析人员流量和使用规律,最终根据不同的开放点位,确定多种开放模式。
再说回“上马”,它之所以被关注,并不只是一场单纯的赛事,还被赋予了全民体育、提振消费等多方面期许。而新冠疫情后“一票难求”的演唱会,也有力带动了夜间经济。同时,所伴生的噪音扰民、散场后交通秩序、夜宵餐饮供给、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做好事,更要做好事。”城市发展不停步,居民需求在提高,精细化管理也是一张难度越来越高的考卷。从市民需求出发,用技术手段破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当是解题之道。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