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科创强区,宝山打造现代化转型发展样本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季觉苏
2023年10月27日16: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大江东LOGO!!!! (1).jpg?x-oss-process=style/w10

历时4个月,从盛夏到金秋,上海市举办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发布会来到收官之站——宝山。

在上海各区中,宝山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有中心城区的“成长烦恼”,如“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交通升级等,也面临近郊城区的转型重任,如老工业区改造、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

是“烦恼”也是优势。宝山区接近中心城区的地理位势,让企业、人才寻找新的“栖息地”时觉得宝山“没那么远”;厚重的钢铁产业和制造业积淀,让企业落地创新成果时又觉得这里“没那么贵”。

“南北转型”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十四五’以来,宝山区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的总体定位,全力打造现代化转型的样本。”上海市副市长、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说。

位于上海之北的宝山,大有可为

6a2e534db35b1d0a799a0bab3cac015.png?x-oss-process=style/w10

宝山滨江 朱嘉奕摄

新旧碰撞——老工业区轻装上阵

根据规划,上海市当前的建设用地规模已接近饱和,城市的发展不可能无限制向外扩张,因此,向存量土地要空间、要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在上海的转型区域中,位于北部的吴淞地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面积大、配套全、距离市中心近……但吴淞地块的转型也面临诸多难题:传统老工业区,密布各类工业遗迹,土地使用权属关系复杂……

“通过创造性提出‘企业自主转型+政府局部收储’新模式,制约吴淞开发10余年的体制机制问题得以破解。”宝山区区长高奕奕说,央地合作的模式正重塑老工业区的面貌和肌理。

在此契机下,宝武集团、上实集团和宝山区合作密切,通过央地合作模式,各方合力推动解决资金、项目等问题。从规划研究、政策创新、产业导入到土地收储,均凝结了各方心血,并于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第一幅市场化供地。上实集团成立了上实新城市开发公司主导吴淞整体开发,同时导入上药研发中心等科创产业载体。

“新”与“旧”在这里碰撞。在宝武工业遗存基础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校区)打造了一处开放的艺术试验场——“蝶变·墙绘”计划,以长约2.5公里的主校区外围墙体为艺术现场,邀请全球艺术家共同在墙体上开展创作,以创意作品点亮宝武工业遗址。校区、街区、社区相互融合,成为国际化的公共美育课堂。

未来三年内,吴淞创新城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1000亿元以上。目前,特钢区域宝杨路和同济路路口180米超高层、150米超高层建筑都已经开工建设,上药研发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年内也将开工;轨交18号线、19号线江杨南路站将建设成为超级地铁TOD(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

背靠厚重的钢铁产业家底,吴淞轻装上阵,蝶变新生。

白纸作图——昔日“城中村”焕新亮相

作为宝山区“北转型”的重点区域,南大区域的升级迭代更像是在白纸上作画。

1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承接上海中心城化工、皮革、危化仓储等产业转移的基地。区域内户籍人口1.05万人,外来人口有13万人。“十年磨一剑”,上海市和宝山区从现状摸底、环境治理、征收补偿、动迁安置和开发建设等方面入手,近6平方公里土地基本拆平、整体收储,2021年,南大以“一张白纸”的样貌,由综合整治转向开发建设阶段。

南大区域的历史沿革也为宝山区的“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宝山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局长须庆峰介绍,在前期已开发4890亩的基础上,2021年以来,宝山又梳理了36个“城中村”形态改造点位。其中,杨行老镇二期作为新一轮改造的第一个项目跑出了“加速度”,是全市唯一当年度立项、当年度启动建设的改造项目。

南大地块的地标建筑双子塔楼,今年7月才正式投用,现在的入住率已达到50%。

360fc8fb3705ce336a31de442f0b9cc.png?x-oss-process=style/w10

从双子塔楼19楼向外眺望,曾经聚集污染产业的土地已经平整,将进入建设阶段

ebc4ff5b5954cc0cc6b36ca6c3b004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图中南大原居民的回迁房已被绿化带围绕

07dc0d93e8dcb274ad935e7eacdacd2.png?x-oss-process=style/w10

已结构封顶的“科创之门”项目对面预留了一处公园,其中水域面积近100亩

不久的将来,沪太路抬升高架、与中环形成切线相连,同时,南大周边的沪嘉高速抬升、外环高速抬升等建设,也将提升区域的交通通达性和便利性。

白纸作画,拥有更多可能性。未来南大将有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地面上,30多条道路、40余个公园景观、14所教育设施、3所医疗机构依次铺开,商办、科研、商业、住宅等各类建筑共540万平方米拔地而起。数字经济、合成生物、科技金融、生物医药、芯片研发等产业正在这里加快聚集。

褪去“城中村”的脏乱差,南大区域以“智慧之城”的面貌清爽亮相。

先行先试——科创中心主阵地跃然纸上

在已有张江、临港、杨浦滨江等强劲对手的上海科创领域,宝山也喊出了“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口号,底气何在?

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让宝山成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中转站”。宝山近三分之二的区域已纳入上海主城区范围。高校、央企等科技力量雄厚,产业腹地广。

“首先要把‘普遍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好,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先行先试,全力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陈杰说。

科技成果转化中,如何更好推进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宝山区通过“投早、投小、投硬核”,构建一个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这个方法创新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传统政府财政资金无偿拨付方式,转化为‘股权投资’,帮助‘卡脖子’项目解决‘市场失灵’问题。”陈杰说,“我们希望最终形成‘科学家敢做、政府敢支持、资本敢投、企业敢干’的资源配置方式。”

去年,宝山区共征集项目48个,最后立项了7个项目,支持资金总量6000万元。其中2个项目已启动社会化融资。

在“先投后股”政策聚能和磁吸效应下,宝山区今年共征集项目67个,增加量达到50%左右,其中38个项目来自于境外、市外和区外,占整个征集项目的57%。

高校的科创资源优势不容忽视。宝山区先后与上大、复旦、同济、上理工等一批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西有环上大科技园,东有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同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等大学科技园的布局。

1e8e305ca17170d69268d10e2ded751.png?x-oss-process=style/w10

环上大科技园 宝山区供图

在宝山,大学科技园累计落户企业达到527家,其中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7项,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等,诞生了一些国内第一,如全国首片8英寸石墨烯晶圆、首艘南极科考无人艇、首例新型火箭烯碳铝合金、首部涡轮无人机发动机等。宝山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市大学科技园的后起之秀。

承接着吴淞开埠“开放立区”和宝钢“实业兴区”的历史积淀,如今,宝山正在“科创强区”、转型发展新征程上奋力迈进。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季觉苏摄)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