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胸怀大局,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谢卫群 方敏
2023年10月07日16: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系列观察④

在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同时,叠加众多国家战略一起推进,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特点。

“回首十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动力,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区域发展能级全面跃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增强。”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说。

的确,十年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系列创新发展,都与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部署的重要战略、赋予上海的重大使命紧密相关。

8月18日,航运指数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

紧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金融要素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黄金国际板、原油期货、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等相继推出,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扩大,推动上海不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大屏幕上,一个个交易品种的价格不断变化。短短十年里,上海期交所的交易品种已达到32个,其中有6个是直接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的国际化品种,包括原油、低硫燃料油、20号胶、国际铜、集运指数(欧线)5个期货品种及原油期权,参与者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产业链境内外上下游、跨国贸易公司、投资银行、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标杆性企业。

2022年,上海期交所成交量达19亿手。今年1月至8月,成交量达13.5亿手。根据国际期货业协会(FIA)统计,按场内商品衍生品成交手数算,上海期交所成交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前三。

在上海期交所商品一部资深经理葛婉婉看来,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主体参与上海期交所交易,由此形成的更加透明、公允的期货价格包含了世界声音,形成的“上海价格”被境内外产业企业认可,并广泛使用于现货贸易、跨境贸易计价。这一过程,推动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体现并增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能级。

为增强创新策源功能,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便利国际人才引进等举措相继推出。

2014年,再鼎医药从张江起步,不断加大创新步伐,因为有知识产权和人才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公司吸引了大量创新人才加盟,目前已有5个产品商业化上市,并为上海贡献了2个国产1类新药,成为创新药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再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科创领域的制度创新不断推出,激励再鼎医院特别重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杜莹透露,最近3年,再鼎医药增资近14亿元,研发投入超过45亿元,不断推进差异化创新管线。未来3年,预计有8款新药陆续上市,其中包含多个1类新药。

上海自贸试验区一系列的开放举措,让全世界的优质商品和服务更快捷地进入上海,助推了上海全球消费中心的建设。

上海自贸试验区创立不久,外高桥保税区便率先建设了“全球汇”,让各国商品在此陈列销售,国别馆也应运而生。市民可以在家门口更加便利地“买全球,逛全球”。比如,国际品牌化妆品在国内上市,过去一般比国外晚半年,实行进口非特化妆品审批改备案后,国内国外就可以同步上市。再比如,因为口岸监管创新大幅压减进口通关时间,国外新鲜的水果、牛奶能以更快速度、更低价格,进入国内消费者的餐桌。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

9月25日,记者走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只见巨大的建筑空间内,摆放着雕塑、绘画等各类国内外文化艺术品。公司总经理谭翼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大力支持国际贸易发展,已经拥有全国最便捷高效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通道,通关时间由原先的20个以上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从2013年到今年8月,由上海自贸试验区操作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总货值近900亿元,其中2021年总货值近176亿元,创历年最高纪录。操作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件数,也从2013年的几十件,发展到2022年的6320件(套)。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说,“目前,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研究其中的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边境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型规定,全面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进行对接研究,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路径,为推动我国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上海的实践支撑。”

服务上海国际枢纽港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扎实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区域建设,深化区港一体化运作,推动保税研发设计、保税检测维修、保税展示交易等“保税+”新业态集聚发展。

增强高端产业引领能力,同样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一大举措。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支持全产业链融合升级、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应用测试场景开放等领域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助力打造多个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

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上海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全方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一批集成电路货物运抵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车间。南京海关所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查检关员对这批货物实施查验。自从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成立后,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与上海浦东机场海关联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海关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此后,查验方法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以往,查验需在口岸海关开拆。现在,这批货物直接运至属地海关监管下的企业产线;以往,这批货物在上海口岸查验需要3天左右,现在至少节约1天。”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物流经理陈娟娟说。

实施“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推行“长江支线运输航线共舱管理新模式”……近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牵头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加强沪苏浙皖四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发布2批22项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

目前,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与35座城市、153家机构联盟,建设19家分中心,服务对接5800多家企业,助推242家长三角企业到科创板上市。

推进长三角市场监管领域合作,上海自贸试验区还发起签署长三角9市1区网络监管合作协议,目前已扩展至21市5区,并发起签署11市1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联盟协议。此外,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协助长三角区域28个创新药上市并拿到批文,95个医械创新产品进入创新审评通道。

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断夯实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功能,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走进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二楼,一台电钢琴上布满了电线。电线的另一头连接在一台测试仪上,一名工作人员正对电钢琴进行测试。“电钢琴在使用时,温度不能高于既定标准,必须经过测试后出具相应出口国的标准的材料,才能获得国际市场认可。”测试人员介绍道。

技术人员进行产品实验检测。方敏摄

这是记者9月25日采访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时看到的一幕。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认证二部部长顾宏伟介绍,2018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上海挂牌成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为浦东建立了连接国际认证认可制度的便捷渠道,有效服务企业突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进出口贸易合作,目前已在“一带一路”国家分别成立中东分中心、东南亚分中心、东亚分中心、中亚分中心等合作中心,提供质量技术服务和国际认证“本土化”服务。

“合作中心设立以来,我们精准服务国际贸易,助力国内企业更好走向‘一带一路’。认证中心获得了多国政府的直接授权,其中出口中东地区的SASO认证、GC标志认证,出口日本的PSE认证等资质,都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顾宏伟说。

十年来,上海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近300亿美元,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