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苏州河畔的这个特大社区,如何越变越美?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区,上海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这个一体化基层治理综合工作平台,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学合作、媒体推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的工作调研,人民网上海频道从基层鲜活的实践案例中撷取一批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样本予以呈现,营造全社会关心赋能基层、共建美好社区氛围。
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与中远两湾城遥相呼应。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批“小网格”,如何能在上海苏州河畔的特大社区内撬动“大治理”?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的中远两湾城,96个楼栋,11599户居民,155家商铺,3所配套学校,1690米苏河岸线步道、总建筑面积153万余平方米,4个居民区共同管理……这个上海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住宅小区,用一批实际案例生动的阐释了特大型社区的精细化治理实践。
20年的老小区,集中换了电梯
“147号楼,几乎人人都被电梯关过。”
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说道。在这个本世纪初就建成的小区里,多个栋楼电梯部件已经老化,经常出现梯门关不上、骤降、厢体严重晃动等情况。
换梯,势在必行。
不同于老小区加装新电梯,高层建筑换新电梯有了各式各样的需求。
“电梯要XX牌的,之前用过,放心!”
“电梯里能不能装空调?大夏天的在里面很闷……”
居民各有各的需求,谁来统一为大家发声?
恽梅说,换梯成功的关键在于小区中党员骨干和热心居民“挺身而出”,而后探索出一套“楼事楼议”法则,以民主公开手段获取全体居民支持,各个击破换梯工作中的操作难题。
首个成功案例——147号楼率先完成换梯经验,宜川路街道将其定义为“小型业主会”议事制度,让小区民主协商、议事办事向着更专业、更易行、更高效迈进,从而形成成熟经验推广。
中远两湾城已换好的电梯。宜川路街道供图
2021年,第三居民区率先换梯成功的147号楼,两部崭新的上海三菱电梯快速完成调试正式投入使用,给居民更加高效舒心的上下楼体验。
随着中远第三居民区“三驾马车”齐发力,根据居民区突出特点积极探索新点子,推行“楼事楼议——小型业主会换梯工作法”,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全力蹚出“换梯”新路子。
这套“换梯工作法”也推广至居民区其他楼组。目前,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29栋楼,已经有27栋楼不同程度地启动了换梯工作。如今,距离147号楼第一部电梯换新已过去很久,中远第三居民区不断探索创新“换梯工作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运用到了社区治理中,通过不断延伸“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服务触角,释放居民自治活力,激发治理内生动力。
“如果没有细化到楼栋的换梯小组,就没有人把信息传递给我们,那么启动换梯工作是很难的。”在恽梅看来,社区治理中很多的舆情和矛盾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此想要做好换梯工作就要把居民提诉求的通道打通至社区治理的“最小单位”。“居民有诉求我们要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回应也要第一时间传递给居民,这一点很重要。”而这对于一个辖区内有3324户家庭、60余家商铺、常住人口8000余人的超大型社区来说并非易事。社区人口体量大意味着群体分化程度高、人口异质性强,居民需求多元化,社区治理状况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畅通居民诉求渠道,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中远第三居民区当然有自己的“锦囊妙计”——用“微网格”服务大民生。根据社区人口规模大的特点,先是以楼组为基本单元划分了微网格,每个微网格原则上覆盖300户至500户,以网格作为居民提出诉求的渠道和当家作主的阵地,小到“身边事”,大到“社区事”,让居民拥有话语权和决定权,把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家人”。同时,融合多方力量,整合资源优势,加强社区“围墙”内外的联动互动,向内推动自治,向外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中远两湾城第三社区居委会网格图。宜川路街道供图
大事小事好商量,小区有了最强“终端”
从打通苏州河断点到换装电梯,再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中远两湾城的变化,这些年小区居民心里最清楚。
2020年,中远两湾城积极落实上海市“一江一河”战略部署,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两湾五步法”,实现小区内1690米岸线贯通开放,打通苏河最后的“断点”;2022年,大量“双报到”党员投身社区一线成为“三驾马车”之外的社区治理“第二梯队”。
三年间,作为基层政府派出机关的宜川路街道更加深刻感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扎实做好社区“最后100米”的党组织“微网格”建设,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意义。为此,宜川路街道开展了特大社区“微网格”治理体系建设的探索。
为了将社区治理工作做细做实,“撬动”居民自治最大化,凝聚社区治理大合力,中远第三居民区坚持党建引领,把居民楼内的党支部书记、楼组长、热心党员、业委会委员、居民代表、业主代表等串联起来,构建社区居民楼组“红色议事厅”平台,让居民实现有事在楼里谈、在家里说。“红色议事厅”多元聚合、多方共治,破解了各方之间各自为营、缺乏协调协同的难题,推进了“快递规范入户”“楼栋精保洁”“老年代步车错时充电”等社区民生项目。
推进“微网格”精细化全覆盖是中远第三居民区探索居民自治新路径的又一“着力点”。中远第三居民区根据社区结构多样化的特点,从不同角色、不同年龄细化“微网格”的分类,织密网格管理“覆盖网”,通过组织多类型的自治小组“解锁”居民区多样化的自治模式,实现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例如,在由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以及儿童乐园等组成的“童学”网格,致力于让儿童拥有“话语权”,顺利推进了“众筹”儿童乐园微更新项目;再如,辖区内60余家商铺组成的商铺网格,将社区不同业态的商铺纳入网格化管理的“篮子”中,当产生“商居矛盾”时,居民区可以通过“商居联动”治理模式将矛盾调处在基层网格中。
近期,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礼卿也在一份调研手记中写下这样值得思考的话:“坚持用脚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的工作理念,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开展课题研讨,探索中远两湾城特大型社区网格治理工作新路径,推动实现民意在网格中丈量、诉求在网格中化解。”
丈量宜川,丈量中远两湾城,更是丈量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每一分向往。
宜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礼卿在社区调研。宜川路街道供图
社区黏性不足,居民不愿表达诉求参与社区治理怎么办?中远第二居民区变“坐班”为“蹲点”,每周到楼组现场办公,形成“收集—处置—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当得知小区35号楼组有较多居民集中提出大堂更新改造的需求后,居民区党总支引领楼组选出业主代表,搭建平台组织召开26场楼组协商会帮助252户居民统一思想,并依托物业和专业人士资源协助楼组解决维修资金不详、改造材质选用等问题。大堂更新后,居民反响良好,相关流程经过梳理后得到推广,已帮助8个楼组推进大堂改造。
在开展“微网格”需求调研中,1600多户居民参与问卷调查,广大居民强烈期待将闲置已久的久龄家园片区进行改造提升。街道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着手启动“半马苏河驿站·苏河1690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将引入居民热切期盼的社区食堂、社区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社区事务一站式终端等功能服务,同时还将推进四个居委和物业、业委会的联合办公,为特大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综合服务。
半马苏河驿站·苏河1690党群服务中心效果图。宜川路街道供图
如今,宜川中远两湾城的党支部书记、热心党员、业委会委员、居民代表、能人达人等串联起来,让百姓诉求回应在一线、难点问题解决在一线、服务资源集中在一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