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探索“4个+”合作新模式,沪滇协同促双赢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2023年09月15日20:18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座以上海临港和云南昆明两地命名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正在崛起。目前,园区42栋工业厂房已全部封顶。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吸引逾200家科技企业入驻,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

正在建设中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张军 摄

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以来,沪滇协作已走过20多个春秋。产业合作、就业帮扶、消费带动……各方面各层次的交流交往从未间断,总帮扶项目一万余个。

目前,滇沪双方正在探索“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4个+”协作模式,携手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协同。

“上海企业+云南资源”增绩效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这里土地广袤,光热水土条件好,是国家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产值在产业增加值中占有较高比重,但产业附加值不大。

以前,榨糖过程中每年产生的40多万吨废蔗渣,多是通过焚烧、堆肥等形式简单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上海绿赛可实业有限公司在赴当地公益帮扶时发现此情况,决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把蔗渣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变成工业原料,通过对蔗渣进行加工,制成可降解餐饮具、包装材料等。

绿赛可环保餐具加工车间。企业供图

很快,一条“甜蜜产业链”在耿马迅速建成。“一根甘蔗吃干榨尽”这一思路不仅解决了耿马制糖企业的大量废渣处理难题,还延伸了传统甘蔗加工的产业链,形成生产、制造、废渣再利用的闭环,实现了产品价值最大化。

上海拥有数量庞大的企业资源,云南有着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沪滇协作过程中,双方积极探索出“上海企业+云南资源”模式,重点加强新能源领域、文旅康养等领域合作。

比如,中国太保在大理建设高品质旅居康养的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打造全国"文化+健养+旅居"新地标;锦江国际集团、久事集团加强对云南省旅游线路和休闲旅游示范区进行重点推介和资源倾斜,加大旅游度假酒店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支持力度等。

“上海研发+云南制造”强能级

水往高处流?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儿,在云南却变成了现实。

云南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山区,却普遍存在“结构性缺水”问题。因为人和耕地在山上或半山腰,河流在山脚下,看得到水,却不能直接用。

经过调研,上海援滇干部引进上海淼汇能源科技公司,为云南山区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饮用水矛盾提供解决方案。目前,这一项目已解决超过45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还有22万多亩农田灌溉用水、76万头大小型牲畜饮水以及20平方公里的森林防火用水。

自然能提水高位水池。企业供图

需求导向引技术,成果转换破难题。东西部协作进入新阶段,沪滇两地携手探索“上海研发+云南制造”模式,支持上海各类技术人才与云南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促进市场主体协作研发。

上药控股在云南投资建设医药产业园,聚焦傣药、南药种苗研发新方向,强化研发合作和市场开拓;上海建工、隧道股份、华建集团推广应用隧道路桥的全生命周期实时管控智慧系统,在当地打造公共建筑智能制造平台等。

“上海市场+云南产品”塑品牌

上海拥有大市场、大流通、大平台的优势,云南具有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如何将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也是上海援滇干部重点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沪滇协作注重以市场为牵引,壮大云南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强化上海市场消费网络与云南生产供应网络的适配与对接,以消费协作为抓手,让更多适销对路的云南特色产品走入上海千家万户,在探索“上海市场+云南产品”协作模式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以合作建设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加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昆明作为西南区域重要消费城市的联动联建,沪滇协作为云南和上海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共享平台,促进了沪滇两地产业深度融合、企业互动发展、资源优势互补。

云南摩尔农庄厂区。摩尔农庄供图

举例来说,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与云南摩尔农庄的合作,将云南核桃产业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完整食品产业链,为云南核桃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东浩兰生集团在国家会展中心开设消费帮扶生活馆,为云南产品“带货”;浦发银行、中国太保等企业利用自有平台,设立帮扶产品销售专区。

“上海总部+云南基地”促融合

立足对口地区所需、上海所能,上海结合实际,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探索出“上海总部+云南基地”这一模式,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优势互补,点燃协同发展“主引擎”。

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与云南省签署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合作协议,以“打造中国肉牛产业航母,创建国际农业经典品牌”为使命,通过“公司+合作社+服务+政府”的联动方式,以县为单位、乡镇为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推行“十万头县、一万头乡、一千头村”的养殖示范基地,在昆明、临沧、保山、德宏、普洱、红河、昭通等地进行产业布局,已投入运营牧场 8个,累计存栏10万余头,直接就业人员1100人。

鹏欣寻甸凤合示范牧场。鹏欣集团供图

鹏欣集团不断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打造“高原肉牛产业示范园区”,建立起辐射全国乃至东南亚的肉牛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及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大基地、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相距两千多公里的上海和云南,同饮一江水。20余年对口帮扶,沪滇两地在实践中探索出的“4个+”模式,在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上优势互补,在扩内需促消费上相互赋能,有效带动两地合作共赢。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