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上海书展,“服务全国的文化大平台”名片愈擦愈亮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曹玲娟
2023年08月23日15: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8月22日,恰逢七夕,为期7天的2023上海书展迎来最后一个服务日。晚21时,优美音乐声中,书展送别最后一位读者。此刻,黄浦江之滨“外滩之窗”大屏为城市阅读亮起:“致敬阅读,感谢读者”。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参观上海书展,在谈及上海书展所肩负的使命时指出:“朝着努力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上海要认真打造好上海书展这张文化名片,增强上海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上海城市软实力。”他还特别提出:“要让上海书展真正成为服务全国的文化大平台。”

谆谆嘱托,为上海书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老时间老地方,2023上海书展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去年,“18岁”的上海书展“虽迟仍至”,在年末成为城市一道有温度的文化风景线。今年,如期而来的2023上海书展抓住时机,做好坚守与创新两篇大文章,进一步扩大上海书展的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服务好广大市民读者,打造这场全上海乃至全中国的出书人、读书人、爱书人的盛大聚会。

据统计,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共吸引全国20多家出版集团、350余家出版社携18万余种精品图书参展,主会场入场近30万人次。截至发稿,本届书展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总销售额较2019年书展增长41.47%。

服务全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刚刚闭幕的成都大运会,让憨态可掬的“顶流”国宝大熊猫和花(又名花花)又火了一把。上海书展期间,这个四川“顶流”来到黄浦江畔——5月,首部记录大熊猫花花的作品《熊猫花花》出版上市。8月,作者蒋林携该书做客2023上海书展,与现场读者分享熊猫花花的成长故事,“花花身上有着众多闪光点,缓慢的生命特征、乐天的性格特点、从容的处世状态、韧劲的生活态度、自洽的生存哲学……”

中国出版集团、主宾省四川省展区分别位于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及西平台

本届上海书展,除沪版矩阵整体亮相之外,邀请了中国出版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等20多家全国重点出版集团以及10多家优秀民营出版机构参与,进一步提升上海书展服务全国能力。书展集中展示、重点推荐全国各地精心策划的优秀主题出版物,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

在上海展览中心序厅美丽的雕花穹顶之下,书展主雕塑以剪纸风呈现,基石处,是那句“让上海书展真正成为服务全国的文化大平台”。

2023上海书展主雕塑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书展将寸土寸金的“C位”留给客人们——中国出版集团、主宾省四川省展区分别位于上海展览中心的中央大厅及西平台。

“我省全部18家出版发行单位集体亮相上海书展,带来超过3000种社科、文艺、科技、少儿、教辅、生活等类精品图书与相关阅读文化活动,以满满的诚意,同上海人民共赴书香之约。”四川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张祯军说。

两个“国字号”大型阅读活动——中国出版集团读者大会、中国作家协会“攀登计划”推广活动,今年首次落地上海书展。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说,从文学出版、文学传播,到对外译介,再到文学作品的延伸转化,是“攀登计划”的着力点,“期待通过上海书展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读者中有很强号召力的平台,让好作家、好作品被更多人知晓。”

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旗下20多个出版公司和品牌集中参展,为历年规模之最。集团负责人表示,上海是其品牌受众的核心区域,“我们要求编辑来上海书展‘值班’,组团来上海书展做‘田野调查’,因为书展是编辑与读者接触,获得最直观、第一手反馈的场合。”

上海书展还在福建三明设立分会场,推广沪版精品图书,彰显“上海书展”文化品牌影响力。

服务出版:“让经典传之世代、传之世界”

2023上海书展揭幕前,四年一度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上海作家孙甘露以《千里江山图》为上海再添一座茅盾文学奖奖杯。

《千里江山图》读者见面会现场

8月19日,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在上海书展期间举办第一场读者见面会,作家孙甘露反复说“感谢读者”,“这本书出版一年多,在这里接受读者朋友们的检验,这是最重要的。”

出版人真的是珍视上海书展这个平台。有人形容,参加上海书展,是与最强的对手、最好的同行同台。

每年书展开幕前夕,记者前往探馆,总能看到出版人甩开膀子拆包上架,将自己一年来精心养育的“孩子们”托举到读者眼前;每次书展大幕一启,就有作家们穿梭于如潮人潮间,与读者毫无二致。作家马伯庸身背帆布包、带着孩子一道逛展;戴建业教授背着双肩包,在书海中穿行寻觅;98岁的指挥家曹鹏或许是今年书展上最年长的嘉宾,他是坐着轮椅,在家人陪伴下赶来的……在书展,大家都是爱书人。

上海书展展位

出版、好书,是文化建设中更基本、更深沉、更厚重、更持久的力量。

在2023上海书展行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茅院生就谈到,“出版是文化传承与创造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文化建设。”

作为东道主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参展图书达1万多种,其中以“世纪好书”品牌榜单入选图书为引领的新书有2000多种,本本精挑细选。

这是一张闪光的书单: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千里江山图》;《辞海》(第七版)等大型出版工程;彩图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首批出版成果;近期整体推出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新品……

“我坚信,出版不是爆款和流量那样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可以让经典常销一百年两百年的世纪大业,既能传之世代,也能传之世界,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感慨。

服务社会:“惊喜于应接不暇与不期而遇”

有读者形容,书展提供的,是把渺小的个体置于知识的海洋时,那种应接不暇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不必匆忙。毋需闪光。除了自己本人之外,不必成为任何其他人。伍尔夫”

“但是不要靠得太近……如果靠得太近,你将只会感觉到热气、流汗和实在的生活。菲茨杰拉德”

……

今年上海书展开幕后,意外火起来的,是集章这种看似无关、实则温暖的小展品,甚至有出版社在书展期间紧急制章,为的是在书展现场“不落下风”……

上海译文出版社书展现场印章

这其中,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集章区颇受读者欢喜。只要愿意花点时间和功夫,就能盖上12位作家的寄语印章,包括凯鲁亚克、卡夫卡、叶芝等。这处来自译文的文创商店,名为“七海制造局”,包含了文明与大陆之间最初靠海来连接的意味,在“七海”世界里,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邮政地址。

时代在变,读者兴趣爱好在变,书展也有适应当下的种种变化。

“大中华寻宝记”读者见面会现场

一双双稚嫩小手将《上海寻宝记》高高举起,朝着舞台方向欢呼——这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书展期间举办“大中华寻宝记”读者见面会的场景。这套少儿科普读物已创下全系列累计6000万册的惊人销量。为迎接此次书展,出版社还在书展预热期开展“大中华寻宝记邂逅上海公交站台集邮打卡”活动,在上海街头提前开启书展狂欢。

围绕上海书展,上海译文出版社今年第一次策划主题为“八月之光”的读者节,在线下,以“体验日”形式邀请读者走进编辑们的工作场景,走进出版社里的“理想书房”;在线上,邀请不同行业的“达人”在直播间为读者推荐好书。

融合发展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上海书展在序厅外圈展区,推出数字融合出版全国精品展,展示参展单位近年来推出的数字融合出版优秀项目,如中国出版集团“籍合网”、世纪出版集团“聚典数据开放平台”、北京出版集团“科学家的故事”等。

如聚典数据开放平台,作为一款基于传统工具书的创新型互联网数据服务产品,自2020年8月运行以来,已累计为4000多万用户提供超过10亿次的知识查检服务,其中海外用户500多万。书展期间,聚典数据开放平台2.0发布。上海辞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秦志华介绍,2.0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430多万条工具书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重组,可更好满足各类数字阅读场景下的知识查检需求。

跨界融合,进一步展现阅读的新鲜活力与蓬勃气象。本次上海书展还有阅文、帆书、喜马拉雅、七猫等数字化阅读企业以及文创、阅读生活周边等机构参展,展示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未来的行业新气象,突出“阅读+”的产业集群和跨界参与的活力。如阅文集团将展区布置为电视剧《人世间》场景,吸引不少读者纷纷“打卡”。这部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造就的收视现象,彰显了文学作为创意母本的源头力量。

时代在变,阅读永恒。

黄浦江之滨“外滩之窗”大屏为城市阅读亮起

(本文图片和视频由书展主办方及相关出版社提供)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